端午去三苏祠看主题展 感受苏洵教子故事

2023-06-19 18:22: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邹钰眉山频道 姚粼

四川在线消息(眉山频道 姚粼)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在文学上造诣颇深,更是对万事万物富有兴趣,在美食、酿酒、医药、养生等多方面都颇有成就。

怎样的家风家教才培养出了如此旷世奇才?在东坡故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里便开辟出专门的单元介绍苏轼的父亲苏洵教子故事。

端午节即将来临,一起去现场感受苏氏教育吧。

从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名字 看苏洵因材施教理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这是苏洵在《名二子说》中对苏轼苏辙名字由来的解释。

大意是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轼),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就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苏洵以此提醒苏轼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天下的车莫不循车轮印(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苏洵以此隐喻苏辙性情沉稳,无需担心。

从取名上就能看出,苏洵根据儿子不同性格予以不同教诲,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子方法。

夜半惊醒恐忘读书 看苏洵如何严厉治学

苏洵在督促儿子学习时,要求非常严厉。他要求两个儿子认真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了解真正的古圣贤文风。在为文上,更是要求儿子力戒浮华空洞,要“得乎吾心”,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苏轼被贬儋州时,在《夜梦》中,他写道:“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粗及桓、庄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当时,苏轼已经60多岁。一天晚上做梦回到了童年,梦见父亲督促检查自己的读书情况,按照进度应该读完《春秋》了,但是他却只读到了十分之一,一时紧张就从梦中惊醒了。

由此可见,苏洵教导儿子读书之严格,对儿子一生的影响之深远。

不拘泥于书本知识 苏洵鼓励走出书斋扩眼界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喜欢游历山川的苏洵,知道社会生活是一个大学堂,有许多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因此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不是整日封闭在书斋里死读书、读死书,而是经常将苏轼、苏辙兄弟放出书斋,参与生产劳动,研学旅行。

“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苏轼的这些诗句都是追忆儿时劳动情景的。

年岁稍长,苏轼、苏辙兄弟开始出门游历山川,亲近大自然,强健体魄,涵养身心。“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苏辙的这些诗句就是最好的明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