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潘建勇 眉山频道 方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9月3日一早,仁寿县龙正镇全兴村的一户农家里传出了一阵欢快的歌声,四名来自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背篼老师”,正在为多重残疾孩子小佳举行只属于他的“开学典礼”,庆祝他进入新的学期。
说起“背篼老师”这个称呼,还要回到2014年。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当年,学校对全县0至16岁残疾儿童进行摸底调查,筛选出24名重残儿童作为送教对象,每学月开展4至6次送教上门服务。
△“背篼老师”正在上门辅导特殊学生
那时候,仁寿县一些偏远的乡村还没有水泥路,狭窄的山路在雨天时连摩托车都无法行驶。教师们每次上门除了要带送教所需要的教具,还要为残疾孩子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和牛奶、饼干等食物。由于手提太费力且不方便,他们就用背篼装东西,深一脚浅一脚地,前往残疾孩子们的家中。渐渐地,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背篼老师”。
“新的一学期开学了,来学校的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想起那些因为重度残疾而不能来学校的孩子,我们心里遗憾又心疼。”抱着这样的念头,“背篼老师”们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开学典礼”也送到孩子们的家中!
△“背篼老师”正在准备送教上门的教具和给学生的“礼物”
说干就干,在新学期的第一个周六,虽然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一大早,刘超、周世玲、唐建红、黄有熙四名“背篼老师”就来到了学校,开始整理需要送教上门的物品和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
精心的准备后,四名“背篼老师”乘车出发去当天的第一站——小佳的家中。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车辆都能开到家门口了,我们依然还背着背篼,是为了提醒自己,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忽视每一颗渴望的心灵,一个个朴素的背篼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信念。”小组长刘超说,如今,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再需要背着背篼,爬坡上坎,走崎岖山路了,而是驱车直达家门口,节省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
下车后,“背篼老师”们步行几步就到了小佳的家门口,小佳和奶奶早已翘首等候了多时。
今年12岁的小佳是一名有着重度智力障碍和言语沟通障碍的多重残疾孩子,从小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生活也完全不能自理。了解到这一情况,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将其纳入了送教上门的范围,“背篼老师”的专业教导让小佳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以前我们喊他做事情,他好像完全不懂,自从有老师来过了以后,他渐渐也会对我们有回应了,每次都特别期待老师的到来。”在“背篼老师”们为小佳举行“开学典礼”的时候,小佳的奶奶站在门口,默默地抹了眼角的泪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四名“背篼老师”正在小佳的家里举行只属于他的“开学典礼”
和小佳一起唱了歌,为他送上了新书包和新文具后,刘超和周世玲就开始为他上课了。
“今天的课程主要是精细动作康复,比如扣纽扣、夹珠子、剪纸、穿线等,有利于慢慢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刘超说,在适应适合社会的过程中,每一名孩子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老师们也会因此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知识教学和康复计划。
△“背篼老师”正在上门为特殊学生送教材和学习用品
短暂的上课时间,就在老师的耐心和小佳的认真中,温馨地过去了。期间,小佳的奶奶一直陪在旁边,认真看着他,并不时向他竖起大拇指,给予他鼓励。
与小佳告别后,“背篼老师”们又开始了下一段“送教路”,前往大化镇另外两个孩子的家中,由唐建红和黄有熙担任上课的老师,开展手工、生活语文等课程。
一个手势,练习百遍;一个发音,重复千次……送教上门的道路没有终点,“背篼老师”们也在为自己的一次选择,奉献青春,照亮特殊孩子充满希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