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十三五”成绩亮眼 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7.2%

2020-12-03 13:08:45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眉山频道 方旭

四川在线眉山消息(杜艳 眉山频道 方旭)经济总量年均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全市“3135”产业实现总产值1362亿元,增长17.6%……12月2日,眉山市统计局发布《眉山“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向大家汇报了眉山5年来的经济发展巨变。

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眉山市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围绕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的定位,全面实施开放引领战略,加快构建“三区协同、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融入成都、全域开放”的发展新态势,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19年,全市GDP实现1380.2亿元,年均增长(2016—2019年,下同)7.2%,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0%,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5%,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6743元,是2015年的1.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177元,是2015年的1.42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0.77亿元,是 2015年的1.33倍。

转型发展不断加快

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16.9:45.6:37.5调整为2019年的14.4:38.2:47.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升9.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62.05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199.16亿元,年均增长3.6%。工业经济运行平稳,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391.27亿元,年均增长7.5%,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较快发展,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653.91亿元,是2015年的1.82倍,年均增长9.0%,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

城乡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8万人,公园面积366公顷,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100%。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7.83%,比2015年提高5.96个百分点。

就业结构持续改善。2019年,全市从业人员189.8万人,比2015年增加1.15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由2015年的46.2:24.3:29.5调整为2019年的42.4:25.4:32.2,一产从业人员明显向二三产业转变。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5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培育。2019年,全市粮食产量124.96万吨,比2015年增加2.11万吨;油料产量12.74万吨,比2015年增加1.19万吨;蔬菜产量138.98万吨,比2015年增加22.51万吨;水果产量114.05万吨,比2015年增加22.77万吨;茶叶产量2.23万吨,比2015年增加0.34万吨;水产品产量13.28万吨,比2015年增加2.35万吨。

“3135”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发展良好。2019年,全市“3135”产业实现总产值1362亿元,增长1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7.5%。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及食品加工3个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0.6%、18.2%、14.6%,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医药3个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1.3%、20.3%、22.5%。

“44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全市大力发展旅游度假、康养服务、文化创意、高端教育,创新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会展服务,加快发展城市商业、特色餐饮、品牌家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4%,较2015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较2015年增长23.1%。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2019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154.47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9.75万人,是2015年的1.81倍;参加工伤保险29.75万人,是2015年的1.8倍。

教体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末,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95%及以上。高校数量12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10万余人。2016年以来,总投资约5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02万余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76.21%。九年义务教育平稳发展,基本消除56人以上义务教育大班额。2019年末,全市有非高等院校类学校824所,专任教师2.62万人,在校学生39.79万人。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快。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07.1万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率达到91.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体育市场主体显著增加,现有各类体育市场主体1023家。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2019年末,全市疾控机构登记评定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个,卫生县城1个,卫生乡镇20个。成功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领办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建成国家中医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36个。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139个,比2015年末增加了8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9943张,比2015年增加3647张,平均每千人口增加1.23张;职业(助理)医师6671人,比2015年增加1095人,平均每千人口增加0.37人;注册护士8062人,比2015年增加2223人,平均每千人口增加0.74人,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16岁。2019年,新生婴儿死亡率1.62‰,比2015年下降2.61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3‰,比2015年下降2.01个千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新建苏洵公园、苏母公园、苏澈公园等文化公园,城市文化氛围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三五”前四年,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300余场次,惠及群众350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2个、一级文化馆1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11处文物列入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新增省级非遗4项,市级非遗32项。大力宣传本土文化元素,扩大文化影响力度。话剧《苏东坡》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和全国巡演;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被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文物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70余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120余项,获得省政府科技奖22项。新增47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举办科技培训80余次,累计培训4700余人。累计获得专利2600余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773件。2019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瞪羚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交通通行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792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444公里。货运周转量70.5亿吨公里,较2015年增长35.7%;机动车保有量88.58万辆,较2015年增长32.9%。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19年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达到313天。PM10年平均浓度60.5μg/m³,比上年下降6.9μg/m³;PM2.5年平均浓度36.4μg/m³,比上年下降2.9μg/m³。洪雅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丹棱县被评为2019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为Ⅲ类,青衣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黑龙滩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Ⅱ类。2019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49.8%,较2015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

居民就业稳定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共举办招聘会169场,提供岗位8.0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6743元,是2015年的1.3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177元,是2015年的1.42倍,居民收入增长稳定。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2019年,全市减贫149户398人,巩固16.2万人脱贫成效,稳定达标退出316个省市贫困村,提前一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快恢复期,转型升级关键期,经济发展基础依然牢固,潜力依然巨大,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级天府新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前行道路上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十四五”,眉山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三条路径,围绕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做强“一市一地一区一城”战略支撑,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起点再创佳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