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区:坚持“高”“大”“全” 深化河长制

2020-04-09 16:08:52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刘晨 夏嘉憶 记者 樊邦平

四川在线眉山讯(刘晨 夏嘉憶 记者 樊邦平)4月9日,在风景如画的彭山区府河江口彩虹桥头,路过的石龙村村民罗万林戴着口罩,肩扛锄头,手指岸绿水清的府河告诉记者:“近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面治理河湖,解决我们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前漂浮垃圾遍布、臭味难闻的河道不见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岸绿水清的母亲河!”

彭山区拥有岷江等主要河道9条,仙女湖等湖库32座。从2016年率先全眉山市开展河长制以来,坚持“高”“大”“全”,强力推进河湖综合治理,水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据市监测中心和该区环保部门监测结果,去年地表水平均水质,消除劣五类水质流域5条、五类水质流域4条,三类及以上优良水体占比44%,四类水体占比56%。

今年以来,防控新冠不放弃河湖治理,持之以恒坚持巡河督导,立查立改存在问题,6条市管河道地表水平均水质均达三类以上。

高——高标准,严要求

该区实施河长制以来,在完成河长制六大任务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突出探索新渠道,创新新作法,深化河湖治理。先后创新河长制“345”即健全三大组织体系,完善四项规章制度,实施五大治理工程模式。五创新即创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小微水体管理保护新体系,河长制多渠道投入新举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模式,行政、执法并举新机制。

创新河长制“六化”即管理制度化,保洁标准化,覆盖全域化,督查常态化,责任精细化,保障一体化。

创新组建区专业巡河督察队,有效解决了巡河不专业,不同行政区域水域交界段巡河无缝对接问题。

大——大环境,重管护

该区从河湖水域治理大处着眼,从小微水体小处入手,从岸上到岸下,左岸到右岸,上游到下游,水面到水底,全水域管好用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

建设生态水域岸线40余公里,打造生态湿地及景观节点10余处40万余平方米,投入2.5亿元,建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管网16公里,基本完成城市排水主干体系。

10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运,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眉山市首个地埋式、花园景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凤鸣、谢家、黄丰等21个安置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41.5公里,场镇污水处理率达80%。

修复大小水毁工程10余处。清除河道违规种植250余亩,拆除水域违规建筑搭建12处5000平方米。关停采砂企业11家,取缔投饵、肥水水产养殖20余户,关停拆除违规畜禽养殖场320家,规范整治850家。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全——全覆盖,强治理

组织体系全覆盖,成立了区委书记任总河长的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总河长办公室及区、各乡镇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了9条主要河道区级河长,乡镇级河段长,村级河道长,村、组支沟、斗渠、塘、堰长,32座湖库长管护体系。

聘请了民间河长、河段长、河道长和社会监督员以及科技河长、工人河长、巾帼河长、学生河长等。巡河督查督导全覆盖。三级河长,河长办,区巡河专业督察队,民间河长,社会监督员,坚持巡河督察制度,实行运行轨迹管理,交叉复式巡河,不留死角。

宣传动员全覆盖。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各级干部群众会议,院坝会,专题座谈会,镇村政务公开栏,农村专合组织,学校、农民夜校等多阵地,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河长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激发群众参与投入河长制热情,推进“治河治水,你我都是责任人”落到实处。垃圾收集转运清除打捞全覆盖。

实行农民聚居区和散居农户生活垃圾每日专人专车定点定时收集转运,村集中、区转运处理制度。建立河道漂浮垃圾定点拦截打捞点位48处,配备专人50余名,32座湖库每座配备垃圾打捞人员一人以上,每天不少于两次重点打捞。

清河全覆盖。每年制定清河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清河不少于2次,全面清除岸上垃圾,河底淤泥,水域障碍物,切实做到资金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到部门,督查督导到位。

釜底抽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两岸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为水果、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5万余亩,有效控减农药化肥残留污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