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眉山讯(梅川平)岷江大桥、眉州大桥、东坡大桥……猜猜都是哪些大桥?
日前,眉山市东坡区政府网站发布信息:东坡区要为横跨岷江的大桥改名,新的命名不再以建成顺序来排列。
据了解,随着东坡区经济发展,岷江东坡区段己建成岷江一桥和岷江二桥两座城市交通用桥,环城公路南段跨江大桥正在建设之中,东坡岛—蟆颐山跨江大桥也即将建设,今后在太和境内还将建设一座环城公路北段跨江大桥,将会有5座城市交通大桥横跨岷江,桥梁名称再以简单数字来命名已不妥当。
今年2月,按照东坡区委、区政府的安排,该区政协组织区内文化、规划设计等方面专家和部分政协委员进行座谈协商,按照尊重历史、简单直观、便于记住、群众接受、体现东坡文化、尽可能与大桥所处地域名称或街道名称相对应等原则,对东坡区境内跨岷江大桥命名工作进行协商建议,最终,由区政协提出的命名建议于近日被市、区全部采纳。
岷江一桥
记者了解到,根据命名建议,岷江一桥命名为岷江大桥、岷江二桥命名为眉州大桥、即将建设的东坡岛——蟆颐山岷江大桥命名为东坡大桥、正在建设的环城公路南段跨岷江大桥命名为永寿大桥、规划建设的环城公路北段跨江大桥命名为太和大桥。
岷江一桥、岷江二桥......在眉山人心中,这些桥都不只是交通的象征,还有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情怀和乡愁。
岷江二桥
此次改名也引发了市民朋友的广泛讨论。
“之前简单的用一桥二桥,很容易就弄混了,而改名后,更好区分了。”网友李先生说,以前跨岷江大桥比较少的时候,岷江一桥、岷江二桥等命名方式没有问题。但是,随着跨江大桥数量的增加,按照排序的方式命名会不利于市民出行。另外,不少外地人来东坡区也常常分不清楚。
“眉州大桥和东坡大桥的改名是比较贴切的,但相比这两座大桥,永寿大桥和太和大桥就显得特色不足。”网友杨女士说,东坡区作为千古名人苏东坡的故乡,大桥改名可以从东坡文化入手,让名字更具有东坡特色。
玻璃江索桥效果图
就比如改名后的东坡大桥,据相关资料显示,原为玻璃江索桥,桥梁采用悬索结构,桥塔外观取意于石牌门,与周边蟆颐观等风格协调,设置有空中花园、绿道、悬索桥、主塔等重要的布局,以展示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桥位于玻璃江,也就是现在的千里岷江,苏东坡曾写道,“我家峨眉阴,与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江山不违人,遍满千家窗。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岷江眉山段的玻璃江曾经装满了苏轼少年的书生意气与爱别离愁。
"既然眉山几个最主要的湿地公园都可以用苏东坡三父子和苏母命名,为什么这几座桥不可以呢?"网友明先生说,退一步讲,即使不用苏氏父子命名,也可以在苏东坡诗词里面去找。"崇仁、尚义、修文......其实东坡区很多地名都很有出处,比永寿大桥命名强得多。"明先生说。
“改名虽好,是不是可以让市民更有参与感?”网友程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眉山人,还是很想要参与到这样一件大事的。”
以南京为例,2019年8月,南京市在更改过江通道时,不仅编制了《长江(南京段)过江通道及衔接道路命名规划研究》,还对南京长江过江通道命名进行统一规划,并对已建成的过江通道提出更名方案,而且还面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结合网友意见,记者整理如下:
认为改好了的理由:
一、改名后的大桥名字更具有指向性,更好区分、辨认。
二、改名后的大桥名字部分具有东坡文化的元素,更具眉山特色。
三、改名后的大桥名字更具唯一性,也将成为眉山一景。
认为没改好的理由:
一、此次改名部分大桥名字结合东坡文化,但部分直接用地名,稍显特点不足。
二、此次改名市民参与性不强。
三、此次改名还可以将地方典故等一并考虑,更有意义。
岷江一桥
您对这次改名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岷江一桥命名为岷江大桥
理由:从建桥历史看,原岷江一桥由眉山县(现东坡区)人民政府建于1986年,建成后桥名为眉山岷江大桥,是东坡区第一座跨岷江大桥,为眉山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载着全区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为了尊重并记住历史,保持连续性,新岷江一桥继续保留岷江大桥名称。
岷江二桥命名为眉州大桥
理由:该桥通过眉州大道、国道315,把东坡区、仁寿、丹棱、洪雅四区县有效连接起来,眉州大道是眉山的迎宾大道,命名眉州大桥,与眉州大道名称相符。
正在修建的东坡大桥
即将建设的东坡岛——蟆颐山岷江大桥命名为东坡大桥
理由:主要是从东坡文化考虑。一方面,苏东坡是千年伟人,中外有名。桥名体现了东坡文化。目前眉山城区有老泉桥、颍滨桥,以三苏名称作为桥名尚缺东坡,命名东坡大桥填补了此空白。另一方面,该桥连接了东坡岛——蟆颐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是眉山重要名片,桥名和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名称相同,也便于体现和展示东坡文化。
正在建设的环城公路南段跨岷江大桥命名为永寿大桥
理由:该桥连接永寿镇和松江镇,以桥所在地域名称来命名较为妥当。永寿和松江比较,永寿更具有传统文化内涵。
规划建设的环城公路北段跨江大桥命名为太和大桥
理由:在太和境内,仍然与地域名称相同,形成“北太和、南永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