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花争艳 仁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1-04-21 15:13:38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郭侨 潘建勇 眉山频道 方旭

四川在线消息(郭侨 潘建勇 眉山频道 方旭)一户户农家门前,鲜花环绕,孩童欢笑;

一座座果园里面,硕果满枝,丰收在望;

一条条产业路上,车来人往,奔向未来;

……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仁寿县26620户7759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退出。但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捧过“接力棒”,仁寿县继续奋力拼搏,跑好“新征程”。

如今,走进该县各个乡镇,处处都是美好的奋斗图景,乡村振兴的活力四散开来。

同下一盘棋夯实发展基础

赏心悦目农家院,姹紫嫣红花争艳,这是每个人踏入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时最直观的第一感受。

昔日贫困村,今朝美家园。经过多年的帮扶与发展,如今的棚村村,家家户户都是灰瓦白墙,整齐划一。每个人门前都有一个小园子,脱贫奔康的村民根据自己的喜好种菜养花,大大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以前种着几亩田,每年入不敷出,还要供孩子读书。”该村村民罗建伟告诉记者,2017年,他通过承包100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等,逐渐脱贫致富。政府在化肥、农药、种子等方面给予了补助,让他的生产投入大大降低,收入增加,生活越来越好。

在棚村村,像罗建伟这样的种植大户共有10余户。在他们的带动下,以水稻、小麦、藤椒等为主导产业,村民通过流转土地,不仅可以收取租金,还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为丰富村民生活,棚村村还设立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和便民服务点,通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提升村民精神素质。

据悉,作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近年来,棚村村按照“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乡风好”的目标,积极发展粮食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弘扬精神文明。以乡村振兴为契点,村上还成立了五支队伍,为村民在产业、环保、医疗等5个方面服好务。下一步,该村还将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壮大产业,让村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

棚村村的“改头换面”是仁寿县在乡村振兴中,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的“样本”。一直以来,仁寿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打底,在产业发展中,注重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展现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怡人画卷。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深入开展脱贫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同时积极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打造乡村绿色产业链,走绿色振兴路子,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齐织一张网打造发展引擎

“今天带妈妈一起来摘桑葚,感受童年的乡村味道。”4月20日,在仁寿县钟祥镇中华村九店垭家庭农场的桑葚园内,仁寿市民张黎和家人一起,体验着采摘的乐趣。

业主邓俊敏介绍,目前正是桑葚采摘的最佳时节,周末时,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前去品尝、采摘、购买桑葚。为了延长生产链,邓俊敏还加大投入,建起烘干房等专业设备,生产桑葚酒、桑葚膏、桑葚干等加工产业。

“专注一件事,就能将单一的产业做大做强。”在政府的帮助下,邓俊敏共承包了近两百亩土地种植桑树和建养殖厂房,桑葚采摘与僵蚕养殖同步进行,为当地提供了20余个长期就业岗位。僵蚕年收益达到50万元后,为了充分调动附近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规避养殖风险,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之路,她组织当地的桑葚种植户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经过四年的发展,合作社探索出了“农业+旅游”有机结合发展之路,从养蚕、卖桑葚,到开发桑叶茶、桑葚干、桑葚膏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了一条树上树下综合利用的“桑蚕产业链”,带动群众一起养殖,脱贫致富。

在仁寿县怀仁街道,特色产业也念出了群众的“致富经”。该街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吊庆社区为中心,规模发展樱桃产业4000亩,年总产量达250万斤,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是远近闻名的樱桃采摘基地。

利用赏樱桃花和采摘樱桃,怀仁街道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通过生态采摘的方式,不仅带火了近郊游,还走出了一条“农产品进城、消费者下乡”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我们的樱桃一直都不愁销路,批发的收购商都是自己提前上门联系。”吊庆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樱桃树,每亩樱桃每年能带来7000至8000元的纯收入,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网上零售,还能进一步增加收入。

鼓足“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才能聚起“百川成海”的群众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仁寿县戮力同心,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发展引擎,积蓄发展动力,真正实现了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

仁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一步,该县还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的总体目标,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聚焦粮食、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和柑橘、枇杷、梨子、花椒四大特色产业,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实现猪、粮、果量质提升。同时,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引领作用,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共唱一首歌享受发展红利

“农庄每个月平均收入一万多元,希望以后生意越来越好。”日前,仁寿县富加镇河堰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建东高兴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李建东所说的农庄,正是村上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的成果。农庄所在地原是河堰村的一所小学,2019年9月,该小学停办,成了闲置场地。

看着宽阔的场地和空置的教室,村两委经过商量后,决定将其利用起来。经过周密的考察调研后,一个创新的思路出现了——空间大能停车,房间多能提供各种场所,何不发展第三产业呢?

说干就干,李建东多方奔走,联系有意愿共同发展的村民。在确定了3名本村村民为合伙人后,村委会以闲置学校作为资产入股,着手开办农庄。2020年8月,农庄正式营业,同时,还解决了当地7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村上还将学校的操场作为坝坝宴场地出租,收取每桌20元的费用,每个月会出租3至5次场地用于坝坝宴。

李建东说,目前,村上还出资租用群众的闲置撂荒地,用以打造集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多形式壮大集体经济。

盘活存量资产,实现经济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仁寿县部分村(社区)采取“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的方式,盘活闲置的学校、水塘、土地、房屋、设施等资产资源,通过承包租赁、有偿使用,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积累。

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不仅仅要增加收入,还要提升生活品质。

近年来,仁寿县深入贯彻“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生态绿地、河湖水系,利用林地、沟渠等乡镇闲置资源,全力推进了“一镇一园”建设,着力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乡镇公园。这些集“休闲运动、旅游观光、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公园,不仅切实增强村镇的“绿肺”功能和防灾避险能力,还能满足乡村群众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多样化需求。

“以前这条河就是一条烂河沟,很多生活污水都往河里排,现在,河堤建成了休闲公园,栽上了花花草草,河水也清澈了起来,我们晚上都会来这里散步。”家住仁寿县宝飞镇香楠社区的居民王明军,看着小河沟经过精心打造后,变成景色优美的公园时感叹道。

立足实际,保留本地原生树木和山形地貌,目前,仁寿县已有13个乡镇建起了公园,置身其中,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乡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日渐提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起点,擦亮着奋斗的底色,凝聚着迈向更好生活的力量。仁寿县将立足县情,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基础支撑和要素保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