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赵莹 眉山频道 邹钰)甘家沟村,位于青神县白果乡。甘家沟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先天条件并不好,如何致富奔小康?在基层党建引领下,甘家沟村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改善交通状况,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和乡村美丽。
甘家沟村不断做强柑橘产业
道路先行产业带动村民富
7月9日,雨后的甘家沟村,绿意盎然,连绵不断的柑橘园里,一颗颗柑橘挂满枝头,预示着好收成。甘家沟村因椪柑而出名,一直以来,以椪柑为主的柑橘产业都是村里的支柱产业。
在村集体经济打造的标准化果园里,滴灌、自动化喷药设施一应俱全。这里还是村里的实验基地,专门试种新品种柑橘,成功后,便向村民推广。最近几年,还高接换种嫁接优质柑橘4000多亩,引进金秋砂糖橘、无核沃柑等优质品种4个。2019—2020年,甘家沟村品牌椪柑线上线下销量达2万吨,产值达1.2亿元。
围绕产业,甘家沟村以“提高椪柑品质、提升椪柑品味、创建椪柑品牌”为重心,成立了“椪香产业协会”,依托专业人才开展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通过农药、化肥统购统销,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帮助农户降低种植成本。
“我们村的柑橘很受欢迎。”今年49岁的廖建忠说。他种有柑橘20多亩,在去年受霜冻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仍实现了纯收入10多万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先行。在柑橘产业飞速发展后,甘家沟村的交通一度面临“瓶颈”。“那时候,最宽的道路也就3米。”果农郭池祥今年58岁,种植柑橘已有35年,见证了交通改善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现代柑橘产业的发展,商家们更愿意到村里来收购,但因为道路窄,大货车在村外转,却进不来。修路,成了甘家沟村迫在眉睫的事情。
2012年,在村民的强烈要求下,村里决定拓宽、黑化村道,将3米的主干道扩宽成7米。村民们激动不已,不仅出工出力,还自愿把道路沿线的柑橘树砍掉。当时这些壮树,每棵年产值在300元左右,为了修路,村民们毫不犹豫,说砍就砍。
道路畅通后,村里的柑橘更好卖了。以郭池祥为例,以前,他种植了20亩左右柑橘。随着村里的交通改善,柑橘不愁销路,效益见涨,2014年,郭池祥进一步扩大柑橘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亩。后来,他创办了衡鑫果品农场,不仅对柑橘进行清洗、包装等初加工,还开启了网上销路,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交通的改善,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为柑橘销路畅通,并卖上好价钱,甘家沟村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产业致富先进村。
宽阔的村道是甘家沟村的“致富路”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妙招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在甘家沟村,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分类齐全的垃圾桶,而且桶身干净,周边地面也没有垃圾、油渍,让人不禁感叹:村子太整洁了。
从村委会出来,顺着村道往左走几百米,一个漂亮的农家小院引人注目。小院没有大门,径直进去,荷花开得正艳。与荷花一样艳丽的,是一个黄色牌子,悬挂在小洋楼显眼的位置。牌子上写有“椪香橘力——种植大户——郭建华”字样,并有5朵五瓣小花,每朵小花点亮了4个花瓣。
小院主人叫郭建华,今年47岁,在村里种有十几亩柑橘。小院是他开办的农家乐,主要提供农家特色烧鸡、自助烧烤、休闲采摘等,很多游客喜欢到小院过周末,体验农家乐趣。
“你们看到的这个牌子,就是对我的最大肯定。”郭建华说,他平时非常注意环境卫生,不管是生态种植柑橘,还是处置生产生活垃圾,他都严格按照要求来。
甘家沟村“椪香橘力”积分榜
“像郭建华这样的家庭很多,大家为美化村子齐心协力。”村文书祝学芬说。
为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甘家沟村探索了“党委+人才”“支部+电商”“干部+包户”“群众+自治”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打造“椪香橘力”基层社会治理品牌。
早在2018年6月,白果乡就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以强带弱的原则,在原甘家沟村、原白云村、原坛罐窑村3个村探索组建了跨村联建党组织——“椪香党委”。这就是“椪香橘力”的前身。
2020年,原甘家沟村、原白云村、原坛罐窑村合并为甘家沟村,党建引领的传统机制也随之传承发展,“椪香橘力”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应时而生。
“椪香橘力”制度,为四色五瓣橘花积分制。四色代表身份,即红色代表党员、橙色代表干部、绿色代表群众、黄色代表业主;五瓣代表示范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五方面内涵。
村党委对村民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积分累计达20分后,可点亮一瓣橘花,积分达到60分为及格。当每朵小花均及格后,村民就可以拿着“椪香橘力”的牌子,到村委会的兑物超市兑换礼品。
“以前,大家对村子的‘脏乱差’无动于衷。”村党委书记郑华坦言,“椪香橘力”制度实施后,村民的荣辱感强烈了,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很高,村里的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都有了很大改变。
目前,越来越多甘家沟村村民自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