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制种水稻迎来“赶花”期 制种户讲起了“致富经”

2022-07-26 14:55: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文铭权眉山频道 谭笑非

四川在线消息(眉山频道 谭笑非)7月24日上午十点,晨露已散去,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一望无际的制种田里,绿油油的杂交水稻父本和母本正扬花吐穗。村民们六七人一组,戴上草帽、穿着筒靴、拿着竹竿,在水稻田块里不断快速来回掀动稻穗,竹竿划过的地方犹如一片稻浪扑来,惊起了不远处歇脚的白鹭。

时下,正值杂交制种水稻抽穗扬花的季节,彭山区6000余亩杂交制种水稻陆续迎来“赶花”的关键期,制种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来到稻田里“赶花授粉”,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

“种子产量高不高,这可是关键呀!”制种户赵友良告诉记者,“赶花”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增加授粉率、有效提高杂交制种产量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目的是将处于抽穗扬花时期的水稻父本和母本,采用竹竿将父本的花粉尽可能多的传播到母本的柱头上。“赶花可是个技术活儿,要掌握好时间和力度,一般一天赶三四趟,持续一周左右。”

今年54岁的赵友良是当地从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村民之一,也是村里的杂稻制种能手,从事水稻制种已有近30个年头。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水稻制种效益比种水稻好,不少农民都加入“制种大军”行列,他也不例外。

赵友良说,今年他流转了近300亩土地种普通水稻和制种水稻,当前各品种水稻均长势良好,看着绿油油的稻田,赵友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只要天气好,今年的种子就能卖个好价钱!”赵友良穿着胶鞋,蹲在水田里,边摆弄稻穗边大声说。站在他身边的区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也不住点头。

为保障制种水稻能取得好收成,自入夏以来,该区农业农村局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制种基地,指导农户适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并采取全程技术跟踪,提高农户制种的积极性。该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袁敬勇说:“目前应抓好喷施、赶好花粉,同时要不惜损失,把杂种弃到最彻底,确保制种高产优质。”

在欣荣村,像赵友良一样从事水稻制种的农户,已发展到了斤400户,其中制种大户占百分之50%以上。

影响制种水稻产量多少的,除了技术还有天气,天气是不可控的,为何制种农户们都不担心亏本呢?

赵友良告诉记者,现如今当地采用的是“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水稻制种基地。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不但提供稻种、农药、化肥,还为制种田购买农业保险,派技术人员定期查看农作物长势,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并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所产种子全部由公司统购统销,农户不用担心销路问题。“就算当年收成再不好,也能保证我们每亩3000元的毛利润,产量多就多挣钱,产量少也不至于亏本。”赵友良表示,这样的生产模式给了当地制种农户很大的信心。

“制种的效益可比种植水稻好得多。”赵友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制种亩产量450斤来算,目前水稻种子的收购价每斤9到11元;而种植常规水稻亩产不到1200斤,按照每斤稻米1.3元计算,制种比种水稻每亩可多收入3000元左右。

赵友良说,自己制种28年,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住的破瓦房早就成了两层小楼,还买上了小汽车。“以前天天吃萝卜干,现在天天吃肉啦!”赵友良高兴地比划着。“但辛苦也是真的!”谈起这些年的制种经历,赵友良感触颇深。他说,整个制种过程从开春忙到8月,每日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在田间辛勤劳作能让内心很充实,“只要身体好,就是到了七八十岁我还要下田搞制种。”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彭山区水稻制种的品种也不断优化,亩产不断增加。据该区农业部门统计,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工厂化育秧和母本机插率达到60%以上、无人机辅助授粉率达到50%以上、机械化收割率达到100%、机械化烘干率达到80%以上,制种技术和制种收益得到了稳步提升。

光制种还不够,如何将8月下旬收割后的稻田利用起来实现进一步增收?早在几年前,彭山区便探索创新出了“杂交水稻制种+中药材(川泽泻、川芎)+早春蔬菜”轮作种植模式,经过多年实践经济效益明显。

赵友良也是当地最早开始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之一。2002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在自家的几亩地上种起了泽泻、川芎,当年就获得了不错的收成。“光是制种,每亩年产值4000来块钱,加上轮作种中药材后,第一年亩产值就有8000多元。”赵友良高兴地说:“扣除成本,一年挣二三十万莫得问题!”

近些年,川穹、泽泻等中药材市场行情不错,价格稳定。如今,彭山区几乎每户稻农和制种农户都开始轮作种中药材了,大家腰包越来越鼓,日子也都越过越红火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