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袁桂林 眉山频道 曾永丽)9月22日,眉山市洪雅县在“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零碳农业”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宣布,将倾力打造全省零碳农业“第一县”。时隔3月,目前行动怎样?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洪雅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是四川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四川省首批生态县。探访中,记者发现,该县“零碳农业”行动成效初显:通过“一建二调一推进”举措,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品生产,提升产品品质,促进农产业绿色发展,探索出“零碳农业”洪雅经验。
一建:
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零碳农业”基础
“田大地平、道路宽直、排灌通畅。”农业种植大户道出了愿意在“高标准农田实施区”流转土地搞“规模化种植”的原因。
洪雅县通过实施连续几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了高标准农田20.36万亩,占基本农田的63%,为全县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和农作物高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
调优种植结构保障“零碳农业”优产
调“绿”品质 保障“零碳农业”安全
“通过努力,洪雅获‘中国茶业百强县’殊荣。”据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洪雅有茶园28万亩,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增强茶产业竞争力,逐步选用“名山131”、特色稀有品种“黄金芽”、“奶白茶”等优质品种,替代产量低、抗性弱、品质差的品种。
调整茶叶品种结构只是洪雅诸多农产业调优品种的一个缩影。
该县在水稻、藤椒、玉米等作物上,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替代了低产、低品、抗性弱的品种。在产业结构上,将部分低产、需肥及用药量大的果园,调整为种植油菜、秋洋芋等粮油作物。
品种优化了,洪雅农业人又在农业产品的绿色发展路上持续发力。
为调“绿”产品质量,县农业农村局召集专家编写水稻、玉米、茶叶、藤椒等农产品的绿色食品技术规程17个,在柳江镇、瓦屋山镇、中保镇建立茶叶、蔬菜、水稻等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5万亩;积极与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在中保镇、东岳镇、将军镇、柳江镇建立化肥农药零使用试验示范区250亩;在柳江镇建立茶叶、水稻等作物化肥零使用、化学农药减量示范区1万亩。
该县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积极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培训,讲解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技术;组建洪雅县不同作物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技术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示范区搞好技术培训,并在作物种植关键时期深入基地与农户,搞好指导,确保技术到人、到田。
一推进:
推进“种养循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用沼液施肥非常方便,种出的蔬菜品质高,卖得起价钱。”12月15日,在洪雅县中保“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蔬菜种植户罗述勇介绍了“种养循环”带来的好处,“每隔50米就有一个喷灌口,随用随取,每亩节本增收在300到500元。”
从2006年起,洪雅县开始研究“种养循环”技术,探索形成“牛场粪污——沼气发酵——沼液前置处理与储存——低压管灌溉农作物——牧草养牛”的循环体系,实现了“一突破、二降低、三促进”。
“一突破”,即突破畜牧业污染治理难的瓶颈。
“二降低”,即降低化肥使用量,实现化肥零施用;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
“三促进”,即促进种植业的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生态改善,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截至目前,洪雅已投资6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超亿元,铺设管道600多公里,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区6万亩。
新闻链接:“零碳农业”也叫低碳农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与制度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农业产供销过程中的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确保食品供给及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