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东坡区融媒体中心 赵毅 眉山频道 谭笑非 曾永丽)
【编者按】以水为脉,聚生态之力,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之际,川观新闻联合各区县融媒体中心,串联青神堤防屏障、洪雅河湖经济、东坡节水改革、仁寿智慧渠系四大实践,绘就“护水保安全、兴水促发展、活水惠民生、智水护粮仓”的立体治水图景。从全民节水宣传到河长制创新,从地下水资源保护到水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正以系统治理与科技赋能为双翼,书写人水和谐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敬请关注。
作为全国首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用水权改革“双试点”县(区),眉山市东坡区以“活水强机制”为突破口,聚焦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工程管护等关键环节,构建起“节水有奖、超用加价、城乡共治”的新型水务管理体系。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农业灌溉效率提升近20%,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28个“水美新村”成为乡村振兴亮丽名片,为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东坡方案”。
机制创新“破瓶颈”丘陵茶园淌出“节水经”
在思蒙镇黄金茶园,现代化喷灌系统正精准浇灌着连片茶树。“科学灌溉让每亩茶园用水减少30%,茶叶品质和产量双提升。”茶园负责人介绍道。这片位于丘陵地带的茶园,曾因土壤保水性差制约发展,如今通过水库抽水灌溉和山坪塘雨水蓄存,实现了“丘陵用水不靠天”。
思蒙镇万亩茶园
东坡区的改革实践远不止于此。作为拥有384个大中小型灌区的农业大区,当地以完善“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工程管护、用水管理”四项机制为核心,创新推出“农灌水厂”“以经补粮”等模式。水利部门将水库水源通过管网直达田间,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阶梯收费制度,对节水农户实行奖励,对经济作物种植户实行水价反哺粮食作物政策,既保障了13个镇174个村的灌溉需求,又促进了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我们今年重点推进11项改革任务,通过‘五个三’模式破解丘陵灌溉难题。”东坡区水利和农村供水工作站站长王新表示,改革既让水资源供求关系更趋合理,也激发了农民节水积极性。数据显示,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2提升至0.55,相当于年节水超1000万立方米。
城乡一体“润万家”拧紧乡村水务“安全阀”
在岷江以西的村镇,拧开水龙头便有青衣江的清水涌出——这得益于东坡区构建的城乡供水“双引擎”:东坡水厂日供水10万方覆盖岷西各镇,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将市政供水辐射周边乡村。目前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规模化供水率99.5%,2530户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正加紧实施,年底前将实现行政村通水率100%。
“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程监管,水质达标率100%。”益民供排水公司副总经理孟于昂介绍,全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原则,建立起三级供水管护体系,创新“以水养水”机制,将供水收益反哺管网维护。在28个“水美新村”,这种管理思维更延伸出水环境治理、水文化培育等多元实践,形成“六有”(水安全、资源、环境、生态、文化、景观)建设标准。
随着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入推进,东坡区正从“保障饮水”向“优化服务”升级。2025年,该区将完成灌区斗口计量、信息化监控等智慧化改造,同步实施灌区现代化提升工程,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筑牢水支撑。“我们要让每项改革都成为激活水效能的钥匙,让每滴水都折射出制度创新的光芒。”东坡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