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吴梅 记者 樊邦平)“很难想象,这条当年的臭水沟如今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0月29日,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视高街道,看着满眼的绿色植物和碧波荡漾的河水,漫步在柴桑河生态湿地公园的当地居民李为学感慨不已。
发源于天府新区眉山片区视高街道杨家沟的柴桑河主流全长20.47公里,有泉龙河等大小支流1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在天府新区眉山片区途经20个村(社区)后,流入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并汇入锦江,可谓是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的“母亲河”。
十几年前,由于河流两岸工业的开发以及人口的增加,柴桑河流域水质逐渐变差,河流的污染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01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反馈了柴桑河支流泉龙河污染问题,同年9月,柴桑河流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列为了水污染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并予以挂牌督办。
改变柴桑河。2018年以来,实体化运行的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启动柴桑河治理行动。
是就污治污?还是另起炉灶,建设一个新的生态湿地?是沿河布局生态景观,还是疏浚河道,拓宽河面,改变原有形态?2018年9月,带着问题的治理团队奔赴广西南宁,在那里找到了答案: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推进柴桑河治理从单纯的流域治理跨越到生态湿地建设。
成功复制“广西那考河经验”,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在眉山市水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锁定了治理方案,重塑生态景观,强化截污治污,打造城市公园,全力推进柴桑河的治理。治理项目分作两期进行,项目占地面积扩大到4040亩,概算总投资达28.9亿元。
把生态治理放在首位。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加强对原有河道的疏浚清淤、拓宽改造,充分利用原有河道地形地貌,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对沿河两岸的初期雨水进行吸纳、蓄渗、缓释和利用,重构人水和谐的生态“海绵体”,大幅提升景观品质和底蕴。
在治理中突出生态环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强化截污治污,将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通过截污管道引入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有效关停多个污水直排口,让纳污河恢复成生态河道,形成了从截污到治污、从景观建设到生态修复的“一条龙”治理。
有效融入智慧管理。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坚持打造城市公园的理念,对柴桑河生态湿地游园步道进行分色设置,引入互联网技术,对游客的运动能量消耗进行数字化标示,增强公园的互动性,把单纯的河流治污变为现代化的公园建设。
截至目前,柴桑河治理一期项目已基本完工,占地面积1860亩的生态湿地公园已正式对外开放,二期项目正加紧推进。
经过两年治理,柴桑河水水质已由劣Ⅴ类跃升为地表Ⅲ类。今年,省检察院高度评价了河流的治理工作,并计划将该环保公益诉讼作为全省的典型案例上报最高人民检察院,争取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