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河秀村美 喜看眉山“河长制”三年成效

2020-03-02 21:30:20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林伟 记者 文铭权 樊邦平

四川在线眉山讯(林伟 记者 文铭权 樊邦平)“河里多年不见的米虾,现在又回来了!”2月29日,位于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吴堰村的毛河河段,张光年老人指着清澈的河水中游弋的河虾说,再等一个多月,“满河密密麻麻的多了去了。

毛河的巨大变化,是眉山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治理河湖和农村水环境,取得显著效果的一个缩影。

2019年,眉山市县两级累计安排三千多万财政资金用于基层河湖长制工作奖补,有力地促进水环境改善,全市17条市级河(湖、渠系)中,9条达到优良水体河流,6条达到Ⅳ类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纳入国、省考核的8个水质断面优良水体比例50%。全市基本达到“河湖空间干净整洁、水量充沛水质良好、河湖岸线生态岸绿、河湖景观自然优美、人水和谐幸福宜居”的管护成效。

无缝对接 全域截断污染源

2月26日上午,张光年在手拿耙子,在河里打捞垃圾、废品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不时给抛上岸来,不一会儿,就集成了一小堆。“早先要花大半天,现在每天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清理河道。”他说。

今年65岁的张光年是当地吴堰村一组村民 。从去年年初开始,他被谢家街道聘为河道管护人员,负责管护从张河坝菜蔬地到渡槽总长约500米的河道。

据谢家街道办主任廖志强介绍,像张光年这样的河道“保洁员”,整个街道办共聘用70名村民,“每位人员负责一个点位,对境内20公里毛河实现了全覆盖。”

谢家街道对境内18家规模养殖户开展集中整治。以最高每户4000元的补助,鼓励农户开展“厕所革命”,变过去直排式为“化粪池+生态池+湿地”的自我净化模式,现已完成400多户,今年内将全部改造完毕。

同时,为提升毛河自净能力,通过通济堰实施不少于3立方米/秒的生态补水。流域内种植的柑橘、蔬菜等,大力推广滴灌、定量配方施肥等技术,减少流域污染源。

而在彭山区,又站在更高的层次给予通盘考量。全区集中建两个标准化屠宰场,将过去每个乡镇都有的屠宰场全部取缔。

吴堰村支部书记赵利德介绍,该村以前有一个占地4亩多的屠宰场,每天宰杀50头猪,“污水直接排放到毛河里,大老远都闻得到臭味,水质变浑变黑。”2019年3月取缔后,该屠宰场变身文化大院“毛河院子”,成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聚集地。

眉山健全河长制工作体系,全市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将全市131条河流、214条渠道、309座水库、农村沟渠塘坝等微小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实现全域覆盖、网格化管理。

全市配备2755名河道保洁员,基本实现巡河保洁常态化和长期化。去年,该市两次集中开展年度清河行动,投入资金3690余万元,清运垃圾1.7万余吨,清除淤泥3.8万余吨。

为进一步打好小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规范和引导各级资金投入,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1月,眉山市专门出台《眉山市小流域污染防治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从2020年起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对各级各部门开展小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奖补。

建立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启用巡河APP,开启“智慧管水、护水、治水”模式,巡河督导、问题处置和考核评分系统化、信息化正在实现。

开展重点小流域污染源专项排查。针对全市水质较差的重点小流域,市河长办先后开展粤江河、通惠河等重点小流域河长制工作及污染源专项排查。所发现的127个小流域污染问题,八成已得到整改。

绿上两岸 生态廊道成风景

2月29日,记者来到仁寿县北斗镇白塔村2组球溪河岸。但见河道两岸各有一条宽约30多米的绿色草坪,夹杂着各色野花,向上下游一直延伸,弥漫着初春的气息。

“这是最近两年新栽的生态廊道,在镇域内总长度达20多公里。”北斗镇干部李光辉说,生态廊道主要由生态涵养林和金牧粮草形成。涵养林根系发达,能很好地起到防风固沙作用,金牧粮草可作为饲料,“最高可达5米,一年可收割3——4次。”

“这相当于给河道上了最后一道‘保险’。”据眉山市水利局局长杨忠介绍,林地和草坪形成生态隔离带,除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外,还能起到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

北斗金牧粮草

在北斗大桥和白塔寺段的球溪河河中,建有若干生态浮岛,上面种植有美人蕉、再力花、水竹等四季植物,在冬季也生机盎然,花簇盛开。当地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所拍摄的河景,获得过市级摄影奖。

球溪河在眉山市境内的干流长度94.5公里,14条支流长度513公里,流域面积1943平方公里。这条曾经长期处于劣Ⅴ类的沱江一级支流,水质得到持续改善。2019年球溪河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同比下降20.3%,降幅为历年之最。

生态浮岛

眉山坚持生态廊道与生态浮岛共建,全力恢复生态净化功能。在全市重点流域河岸10—30米范围内栽种亲水植物,建设生态廊道,在全市湖泊和流域水流平缓段,建设生态浮岛,实现“生态河岸、呼吸河底”,推动全市河湖水质持续改善。

现已建成绿色生态廊道180km、河岸绿化5377亩,栽植垂柳、海棠等绿植共计30余万株。同时配套健康步道等,成为群众康养走步休憩场地。

东坡区万胜镇思蒙河段

水美新村 乡村振兴筑和谐

走进东坡区万胜镇艾光村,但见一栋栋典型的川西民居掩映在5000多亩柑橘林中,一股淡淡的橘香扑面而来。村道、组道旁,不时可见垃圾站;路边的水渠刚刚排淤,清水细流;水渠两岸,是一排排整齐栽种的木春菊、西洋菊,菊花次第盛开,暗香浮动。

在艾光村,农村污水与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3组胡国威等37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输送,被集中到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处理站每天能够处理10立方米的污水,再通过湿地过滤后实现达标排放。” 艾光村支部书记刘利梅说,这37户的厕所建有沼气池和人工湿地,沼液就近用于果蔬施肥。

在4组杨国年家,其生活污水“3+1”治理模式收到很好效果。在他家的后院,建有密封的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和人工湿地,总地表面积约6平方米。生活污水经此处理和过滤后,实现达标排放。

“在乡村,有水才更有活力和生机。”据刘利梅介绍,该村最近两年还自建和修复约12公里水系,主要用于排洪和灌溉。

“全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刘利梅告诉记者,该村近年来获得了不少荣誉:2018年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卫生村;2019年村支部被评为眉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眉山坚持农业污水与农村垃圾同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一体化微动力设备+小型湿地”和“四格池+小型湿地”等方式,对农村聚居点和散户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使用出水中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含量降低80%以上。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坚持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对农户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

该市还坚持以种定养与种养结合齐举,全面根除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按照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实行“两分离四配套”,按每3—5头生猪配套1亩种植用地,并配套建设田间贮粪池和粪污输送管网,推进畜禽粪污通过厌氧发酵、“异位发酵”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

截至目前,完成畜禽养殖场种养循环提升工程224个,累计推广生态净化池、鱼菜共生(鱼塘水面种植蔬菜)、内循环等养殖技术1118亩,推广健康养殖面积25000余亩。

眉山结合“千湖之城”建设,所建成的5个“水美新村”,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典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