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文化之花永绽放 踏歌而行满目春

2019-09-20 18:00:35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张丹梅 记者 樊邦平

四川在线眉山讯(张丹梅 记者 樊邦平)时光流转,文化不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录下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记录下丹棱蒸蒸日上的发展,也记录下这座城市崇文尚德、浓墨渲染的沧桑变迁。

70年,沿着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足迹,丹棱县一路踏歌而行,留下满目春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全国推广,一曲曲文化之歌余音绕梁,一道道文化风景线靓丽夺目……

公共文化遍地开花

文化事业节节攀升

“以前大家都在为生计发愁,哪谈得上文化活动。现在好了,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渐提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陆续建成,满足了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昨(19)日,谈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村级文化的发展变化,该县杨场镇狮子村党支部书记邓树华由衷地感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勤劳致富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丹棱县也将文化体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投入运行,7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也陆续建成,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各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有活动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等设施,为当地群众提供参与文艺活动、农技培训的场所。“过去,大家干完农活就各回各家;现在,大家闲下来就到村上的文化活动中心看看书、跳跳舞,家里的老年人也喜欢聚在这里聊天。”狮子村村民黄国英说,自从村里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大家业余活动也有了去处。

针对各基层站点需求,各村(社区)还配备文化志愿者,对村级活动中心进行艺术培训和专业指导,培养了92支“下得田头,上得台面”的农村文艺队伍,实现“送”文化为“种”文化,让文化永远扎根基层。

公共文化服务是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为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2016年4月,丹棱县新建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文化馆设有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棋牌娱乐室、舞蹈室、书画室、户外运动场地等活动厅室,并积极组织开展广场舞比赛、书画展、文艺汇演、民俗巡游演出等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每周开展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书法、绘画、武术、非遗等,暑期还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书法辅导、美术培训、公益性展览展示、民间文化传承、文化志愿者活动等,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2017年4月,丹棱县在大雅堂公园内投资新建了全市第一个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图书馆。该图书馆总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包括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辅助区、业务区、行政办公区、技术设备区、后勤保障区八大功能区。自免费开放以来,书香四溢的阅读环境受到了市民的喜爱。

今年8月,丹棱县美术馆正式揭牌成立,自此,该县实现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四馆”的全面建成和开放,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众筹建设文化院坝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9月18日,在丹棱镇桂花村作平文化大院,几名文化志愿者正在负责人王作平的指导下排练诗朗诵《祖国万岁》,铿锵有力、激昂奋进的朗诵表演,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王作平说,他还创作了快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舞蹈《祝福祖国》,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平文化大院是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的发端和典型。13年前,丹棱的乡村文化活动屈指可数,如今,民间众筹文化院坝串联起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成了村落中闪耀的明珠。“当年我们几乎没有啥文化活动,生活挺枯燥。”王作平说,办文化大院,就是为了解闷开心。于是,把自家院坝改造成舞台,添上简单设备,王作平的家成了村里文艺爱好者的据点。当地群众也开始离开牌桌,走进这里看书、看报、上网查阅信息和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13年来,王作平一直自费“供养”着这个文化大院,践行着“不关门、不上锁,夜不闭户”的初心,并逐步发展文艺服务、志愿服务、养老服务、纠纷调解等诸多功能。作平文化大院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周边群众,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对促进乡风文明、振兴乡村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如今,在作平文化大院的影响下,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在桂花村蔚然成风。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从2015年开始,丹棱县以作平文化大院为蓝本,在全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

同年,“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入选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丹棱县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模式,在全县建立了100个形式多样的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包括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等综合性的群众自办文化院坝,盆景园文化大院等文旅结合的文化院坝,培珍摄影文化大院等专业类的文化院坝等。

今年3月,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国家级示范项目成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经验入选中宣部2019年典型案例,并全国推广。

创新打造品牌活动

“大雅丹棱”扬名国内外

丹棱,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素有“大雅文化之乡”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丹棱县不断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力度,创新打造和推出三大农村品牌文化活动,即铺天盖地开展“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品牌活动、全覆盖开展“党群集中活动日”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乡村春晚”品牌活动,农民由受众变为“主角”。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

创新打造农村品牌文化活动是丹棱县推动“文化强县”、打响县域知名度的一项有力举措。该县还在文学、美术、书法、歌舞、摄影、微电影等文艺创作上持续发力,其中小品剧本《钓鱼》荣获“眉山市第三届戏剧小品(小戏)作品比赛”一等奖、“四川省第八届戏剧小品作品比赛”一等奖,舞蹈《唢呐乡的娃》获得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专场比赛舞蹈类三等奖,微电影《田野里长出的文化院坝》获“乡村振兴·美丽家园2019四川省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优秀作品奖。

“不知火”桔橙(桃花)节、国家乡村公园山地自行车挑战赛、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年来,丹棱县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会节”品牌活动,再次打响了丹棱县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今年,丹棱县迎来了“三个重要会议”。在“文化2030|城乡发展: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上,丹棱县幸福古村作为“中国案例”给世界带来启示,曾经“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成为当今“被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现场会上,丹棱依托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培养文旅能人的工作经验得到充分肯定,在全国进行推广;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启动仪式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训会的召开,标志着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作在丹棱开篇布局,“天府橙都”“丹棱桔橙”又一次扬名全国。

“下一步,我们将挖掘文旅经济、开发康养经济、激活民宿经济、壮大节会经济,继续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重要会事、音乐艺术节会等,常态化开展水果采摘、山地越野、大雅文化艺术节等节事活动,创新推出山地马拉松、森林音乐会等节会活动,创造丹棱’橙花季’城市旅游品牌,建成环成都经济圈乡村旅游生态御花园,中国西南地区乡村度假、高端会务、绿色养生‘首选地’。”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一路求索,一路收获,一路高歌。丹棱,正将她巨大的文化存量激活成新的动力,向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建设“大雅家园·幸福丹棱”的目标而奋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