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的“丹棱模式”

www.scol.com.cn (2019-05-20 16:21:17) 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
编辑:文铭权程晋 记者 李骏豪  

四川在线眉山讯(程晋 记者 李骏豪)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进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一片又一片的果园里弥漫着清新甜美的桔花香;一幢幢花园式的农家小洋房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村民喜笑颜开地唠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白带子”把乡村美景融洽地串联了起来……好似一幅世外桃源的乡村水墨画。“现在的梅湾村,变化大着嘞!”该村支部书记刘光武站在梅湾湖堤坝上倍感自豪。

自丹棱县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来,梅湾村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四川省省级示范村”、“四川省十大最具旅游价值村落”、“第五届全国文明村”、“2018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同时,该县探索出“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丹棱模式”,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县。

小投入大变化 “ 一元钱”扫出美丽乡村

“没进行环境治理前,村里到处都是又脏又乱的,一般我也是把生活垃圾倒在公路边、竹林里、田坝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沟里,路过那些地方的时候阵阵恶臭。”四川省丹棱县古井村村民李安森向记者描述曾经的村庄印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古井村通过实施“一元”垃圾治理模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干净整洁的公路两旁种上了花草树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还靓化了庭院,近50余户农户的房屋墙体上绘制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3D动漫画。门外还摆放着统一发放的垃圾分类箱,每隔一段距离还可以见到具有“古村味”的垃圾联户定点倾倒的亭子。“环境只有爱护才越来越美,”该村5组的村民李泽云把装好的两袋垃圾分类放进了垃圾桶里。

每天下午四点左右,该村的垃圾清运人罗国今就会开着三轮车,把垃圾池的垃圾全部清理收集一遍。记者对三轮车后面的两个塑料口袋产生了好奇?原来他每次清理垃圾的时候,还要进行二次分类,把可回收的垃圾就装进袋子里面。据他说道,“每年可回收的垃圾要卖到4000多元,加上垃圾清运费用3万元左右,自己的收入也可观,关键还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据了解,垃圾清运费资金的来源一部分来自村民,一部分来自村上的补贴。“每年的年初的时候,村民就会主动交上这年的垃圾清运费,每人每月1元钱。”丹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副主任古维芬说。

村民交的这“一元钱”可不简单?不仅交出了群众转变参与改善环境卫生的观念,而且也提升了群众爱护和监督环境卫生的意识。“路边的垃圾越来越少了,而且保持的很好。”今年68岁的周碧青是该村的保洁员,对“一元”垃圾治理模式点赞。

“生活环境干净整洁,老百姓才住的舒服,过得踏实。”丹棱县古井村支部书记宋建国坚定地说道,“‘一元钱’带动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承包垃圾成为了群众争相竞标的焦点”。

目前,丹棱县各村采用不同的竞标方式将“垃圾”承包出去,还建立了村干部卫生监督小组和村民代表卫生小组的三方监督模式,村干部及村党员监督村民有没有遵守《村规民约》和承包人有没有按合同履职;承包人监督村民有没有按照要求初分和定点倾倒;村民则监督村组干部有没有尽责、承包人有没有及时清运垃圾。

“前不久才被罚款了100元。”罗国今因下雨没有及时把垃圾转运,被同村监督人员发现并拍照发到了村民自治小组的微信群里。他表示,“以后一定要及时清理。”

如今,丹棱垃圾乱倒“围河、围路、围房”现象不再出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了100%,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每天都生活在童话般的村子里,我也要做贡献。”该县杨场镇小学四年级学生王子豪说道,还向记者背起了“菜皮皮,烂果果,入池产气把饭煮……垃圾分类要做到,资源利用见成效,大家事情大家做!”

统分结合 污水处理全覆盖扮靓乡村

“不仅把生活垃圾分类定点倾倒,而且生活污水也经过一定的处理后直接排出去,水清亮的很!”该县古井村村民李冬梅边说边带着记者到房前的湿地池边,“以前是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出去,一到夏天,房前屋后就臭气熏天,自从建了这个湿地池,就再也没有闻到过臭味。”

在现场,记者看到不足5平方的地面上盖上了5个水泥板,而且每一个水泥板旁边都标注了不同的处理功能。打开沉渣池的水泥石板,浑浊的污水,刺鼻的气味让人觉得难受,而另一边排出来的水清亮、无异味,还能看到青蛙等小动物在水田沟里“徜徉”。

“农户洗衣污水、厨房污水等生活污水通过专门管道接入人工湿地池,依次经“沉渣池”沉渣隔油,“厌氧池”“好氧池”两次降解有机物,“植物砂石过滤池”降解氮磷及重金属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该县相关负责人李艳刚介绍道。

像李冬梅家这样的污水处理湿地池在丹棱县就有6948个。近年来,该县通过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一种是分散式处理,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聚居点建小型一体化处理设施,在农户家修建湿地池;一种是集中式处理,即在各乡镇场镇建污水处理站,用大型的一体化处理设施。

丹棱县狮子村是2013年开始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池全部埋在了地面下,一台机器就把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控制,每天处理污水量达到80立方以上。当前,丹棱投入1.3亿元建成20多个大型的污水处理站,覆盖了全县每个乡镇和新村聚集点。

据介绍,丹棱农村污水处理点多面广,如果全部采用集中处理模式,后期的运营管理成本很高,而分散式的处理模式就弥补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不足。

“修建一个湿地池大约需要3500元,农户自筹500元,政府还会补助3000元。”狮子村支部书记邓树华说道,“建成后管理简单,几乎没有运行费用,对老百姓来说既方便又实用。”

种养循环 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以前,猪粪池满了后就直接排放。如今,这些猪粪早就被预订一空,供不应求。”丹棱县红石村生猪养殖大户刘旭全谈起养殖场实行“3211”模式实现了“双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养殖场,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池、干湿分离机一应俱全。

同村的沈树华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他告诉记者,“用有机肥是1500元左右/吨,而用猪粪才120元/吨,极大地降低了种植成本的支出。”

近年来,丹棱县始终围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低碳循环、村美景美”的工作思路,采取“源头减量、储存扩量、利用增量”的办法,积极探索并全域推行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

“具体就是建好3个池子(沼气池、干粪池、沼液储存池)、实行2次减量(一是实行雨污分离,二是对畜禽粪便采取干湿分离)、成立一个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负责干粪和多余沼液的转运。”该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同时还鼓励养殖业主建设田间池用于沼液的“淡储旺用”。

黎可学是丹棱县兴农养殖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负责4个乡镇的沼液粪便运输服务,养殖业主只要打一个电话给他,他便会前往把多余的沼液和干粪抽运回来进行发酵处理。据他介绍,“他自己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的百余亩水稻田,每年需要2000余吨发酵的农家肥,同时,还为其他种植业主的果园、茶园等免费提供。”

“太方便了,一个电话合作社的就来把我家的果树给灌溉了。”该县种植业主罗朝军说道,“用这样的肥料果树长势很旺,结出的果子颜色口感都好,价格还不错!”

“这种通过养殖业主、种植业主、沼肥转运合作社三方的紧密配合,实现“猪-沼-肥-果(种)”农牧互动,全县减少化肥施用16.8%,水果产量和价格分别提高8%、30%。”丹棱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苏天银表示。

目前,丹棱县沼气池3200余口、干粪池1600余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成立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年运输重量达16万余吨,覆盖了全县8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