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王青山
蓝天、碧水、净土,这是环保工作追求的目标,目标的背后,折射的是环保“天量”的工作量,有人戏称环保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与“天量”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环保执法力量的相对单薄。以仁寿生态环境局为例,全局在职在编的人员不足50人,尴尬现象在所难免: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近年来,仁寿县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和手段,将社区网络员纳入环保工作管理体系,与综治、河长制、安监等网格“并网”,形成“四网合一”环境监管体系,提升了网格化监管的广度和深度。
仁寿湿地公园(市文广旅局供图)
8月9日,川观新闻记者深入到仁寿县普宁街道的乡村社区、城市社区以及辖区企业,尝试从一个小切口,看网格化环境监管是如何打通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的。
困扰汪书记多年的“头疼事”不见了。
“今年以来,整个社区没有发生一起秸秆焚烧现象,让我头疼多年的烦心事终于不见了。”8月9日,粮丰社区党总支书记汪敏对记者感慨道。粮丰社区是普宁街道的一个纯农业社区,有耕地2700多亩,3142人。每年油菜、水稻、玉米收获后,村民就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社区虽然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焚烧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汪敏无奈地说,有些村民为了躲避监管,晚上悄悄地烧,防不胜防,“让人头疼”。去年三月,社区把环境监管工作纳入原来的8个网格中,网格员与农户一一见面,签订环保责任书,并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定相关处罚条款。去年8月,网格员吴雪梅巡查中发现,村民王某正在焚烧玉米秆。吴雪梅迅速组织附近村民把火扑灭,并召集村民会议,按照村规民约的约定,对该村民进行罚款处理。“堵”的同时,社区积极为村民秸秆寻找“出路”:由财政买单,以每亩80元的补贴,委托一家有机肥料加工企业,对村民秸秆进行粉碎、运输、加工。
商户油烟得到治理了,附近居民生活舒心了。
8月9日,记者见到网格员汪静时,她正在瑞鑫广场附近进行巡查。“一天两巡,只多不少。”据了解,汪静所在的新民社区位于仁寿县繁华的商业区,共有800多户商家,其中餐饮商户近200家。社区31名网格员要与辖区居民和商户一一见面,建立台账,并把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向职能部门报告。今年5月,汪静在巡查中发现,嘉南路三段的禾禾木烤屋油烟直排,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她随即向市场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汇报。禾禾木烤屋按照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投入近3万元添置了油烟处理净化设备。小小网格员,发挥大作用。去年以来,网格员共排查发现50多户商家存在油烟直排、噪音污染等现象,都及时得到了整改、治理。
远瞰仁寿县城区(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
网格化包保企业,66户企业纳入日常监管检测。
据普宁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区有66家企业纳入日常环境监管监测,并落实网格人员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情况、点对点宣讲环保政策、一对一帮扶企业解决环保难题、零距离监督环保工作。今年年初,网格员肖桃发现自己辖区内某食品生产厂可能存在不达标排放情况,并及时向生态环境部门反应。生态环境部门经过现场执法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总磷超标排放违法行为,立即责令该企业停产整改。8月9日,川观新闻记者在该企业看到,投入近百万元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进行紧张的调试,即将投入使用。
据了解,目前仁寿县已经有135个镇(乡、园区)网格员、306个村(社区)网格员,实现了日常环境监管全覆盖、零遗漏,发挥了环境保护的“哨兵”“协警”作用。目前,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已经在眉山全域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