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在舌头 美上心头!彭山3956户贫困户走上“幸福路”

2021-02-26 10:36:33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温选鹏 林茂春 眉山频道 谭笑非

四川在线消息(温选鹏 林茂春 眉山频道 谭笑非)近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村民刘霞正在管理自家的葡萄园,葡萄藤上,开始吐出新芽,让她心里甜滋滋的。“去年果园里的葡萄很早就全部被订购了,收入达到20多万。”刘霞说。

刘霞原本是果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近年来,在彭山区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刘霞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起了优质葡萄,顺利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彭山,像刘霞这样脱贫过上了好日子的贫困户不在少数——2013年,全区摸底排查贫困基数达3956户11476人;2016年,全区35个市区级贫困村全部摘帽,11476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过程中,彭山区并不止步于完成脱贫任务,更系统性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结出了甜蜜果实,让广大贫困户甜在舌头美上心头,走上了“幸福路”。

兴产业果园里飘出“幸福味道”

“种出了好果子,娶到了好妻子,生了个好儿子,买上了好车子,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村民张雄用“六个子”形容自己如今的美好生活。

从因病欠下数十万外债到每年收入100余万,张雄在各级各部门的技术、资金帮扶下,依托60余亩的葡萄园,尝到了幸福味道。2014年他在彭山城区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去年又换了一台新车。

产业旺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近年来,彭山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域园区化,因地制宜打造了6大园区,形成了以柑橘、葡萄为主导,水稻、中药材、猕猴桃为特色,蔬菜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乘着全区农业发展的强劲东风,贫困户也品尝到了甜蜜的幸福味道。2019年,彭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87元,增速9.8%。

“全村柑橘产业人均年收入达43000多元。”彭山区黄丰镇双塘村党支部书记朱双建说。

为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依托产业尝到甜蜜果实,2018年,这个位于彭山、东坡与仁寿三区县交界处的村庄探索成立了三交界水果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以房屋入股占42%,吸纳全镇包括双塘村在内的四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产收益资金入股占18%,普通群众以资金入股占40%,既保证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贫困群众的长期收益。

运行中,对没有技术的农户,合作社托管果园,收益“二八”分成,农户占80%;对有技术的农户,吸收进合作社专业服务队;有资金的农户则可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此外,对缺乏资金、劳动力等特别困难的群众,合作社还将在利润中预留了5%公益金,帮扶这部分特殊群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合作社带领全村1837名群众,不会丢下一个,也不会落下一个。”朱双建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进行了7次分红返利。

在彭山,像三交界这样助力产业发展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有几乎每个村都有,带动全区村民增收致富。

以水果产业为基础,彭山还走上了农旅融合的道路,新桥村等从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旅游新村。

“彭山人早已不再依赖传统农业了,日子比以前更富裕,生活越来越幸福。”彭山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杨魁锋介绍,几乎家家住上了好房子,几乎家家有车。“打理果园、搞旅游、做零工,乡亲们一年到头不闲着,干劲特别大。”

强改革土地里迸发“幸福活力”

“今年柑橘收入有8万多,单价还有所上涨,基本没受疫情影响。”近日,坐在新家的沙发上,黄丰镇丰华社区脱贫户刘双年乐呵呵地说。

彭山柑橘种植面积3.7万余亩,年产柑橘总产量8000余万公斤。今年,春见、不知火等柑橘成熟季,正值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柑橘销售面临重重考验。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彭山农民不仅未受影响,柑橘售价反而逆势上涨,原因何在?密码就藏在这片土地上。

据悉,近年来,彭山以改革为抓手,形成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探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体系流程,土地里迸发出“幸福活力”——

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凭借土地租金和务工,实现“旱涝保收”,收入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让有技术、有资金、有承担风险能力、有意愿到农村投资的人才有了渠道。

“到基地来务工,每天都能有100来块钱,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不用自己承担风险,不用远离家乡,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近日,彭山区公义镇公义场社区脱贫户郭友谊一边在天鑫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内忙碌着,一边乐呵呵地说。

几年前,郭友谊以一亩800斤稻谷市场价的价格,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出去后,便到流转土地的业主基地里担任管理员,成为了一名“上班族”,每年有3万多的工资。

借力改革,彭山像郭友谊这样从农民变身“上班族”,拥有多重收益的村民并不在少数。正是因为如此,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农民自身并不需要承担风险,未受疫情影响。

改革活力也吸引了刘沈厅等一批优秀人才投身到彭山农业中。

2017年初,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两年后,刘沈厅回到家乡彭山承包了130亩“春见”柑橘园。2019年,果园产量达到近30万斤,销售收入达130万。

前两年,刘沈厅还作为发起人之一,组织成立了政府、高校、联盟三方参与的彭山区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这个非盈利性社团组织担当起了政府好助手、会员好帮手、客商好推手、人才好育手的多重角色,提升农业品质,打造农业品牌,助力彭山农业再上新台阶。

目前,该联盟已将在彭山区内从事农业生产、储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代表性企业都囊括其中,近500名业主抱团发展。下设彭山区数字农业产销一体化服务平台,促进成员间种前、种中、种后全产业链的信息互联互通,产业共荣共生。目前该平台已入驻农场200余家,全国客商60余家,产品超过500个,入驻农民工1000余人。

彭山农村的“幸福活力”源源不断,得益于土地的活力、人才的活力。2019年10月,该区还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引才更育才。截至目前,通过农业产业孵化、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先后培育新村民、田园明星、寿乡才俊230余名,带动区内村(社区)孵化集体经济项目10余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