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读你千遍不厌倦

2020-08-25 16:22:59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陈仲文 记者 王青山

四川在线眉山讯(陈仲文 记者 王青山)进入三苏祠,似乎在翻一本厚厚的文白夹杂的旧书。

说其“白”,是言其简陋,红砂石铺地,小青瓦覆屋,白灰泥涂墙,一看便觉无奇。说其“文”,是言其底蕴,一口井,一棵树,一方碑,一块匾,一说就是半天。

三苏祠三进四合院最后一进院子里有一栋房屋,是当年苏轼苏辙两兄弟读书的地方。宋朝诗人梅尧臣曾赞兄弟两人“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高丽诗人李齐贤也有诗赞曰:“丹穴双飞雏凤凰”,兄弟俩被人当作是从这里飞出的金凤凰,遂有今人将此屋名之“来凤轩”。

但这肯定不是当年的名字,因为这不是苏洵的性格。苏洵给两个儿子一个取名“苏轼”,一个取名“苏辙”,他希望两个儿子低调行事,怎会自矜自夸儿子是凤凰?

苏轼在《南轩梦语》里写道:“坐于南轩,对修竹数百,野鸟数千,既觉,惘然怀思久之,南轩,先君名之曰‘来风’者也。”“来凤轩”原来叫“来风轩”。对取名特别考究的“先君”苏洵取个“来风”是何意思?窗明几净,清风徐来,真是读书好地方。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这是当年来风轩的情形。

在这里,“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拿”,“狂走从人觅梨栗”,苏轼兄弟俩在充满元气和野趣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在这里,他们“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治气养心,无恶于身”。

在这里,“太夫人亲授以书”,读《范滂传》,立当世之志;不残鸟雀,养悲悯之心;不发宿藏,知物各有主……饱满的种子,充沛的雨水,硬朗的阳光,让山高挺拔与水低柔顺、野逸不羁与内外兼修、平民情怀与贵族精神在他们身上完美融合。在这里,苏洵走向成熟,两兄弟茁壮成长。是这块地孕育了他们行走天地的脊梁,积攒了他们独立特行的本钱。

与来凤轩正对的是木假山堂,堂上堆乌木,恍若三峰耸立。苏洵曾藏木假山,写有《木假山记》,其中写道“予家有三峰”,“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此文写于嘉祐三年(1058),时苏洵已近半百,两兄弟还是20岁的年青人,正欲振翅高飞。“此老可谓妙于文字者矣,其终盖以三峰比父子三人(楼昉《崇古文诀》)”,三苏父子以“木假山”自喻自勉,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终成三座高峰。三苏祠也因为有“木假山”作脊,祠堂才有了魂,才得以千年不倒。

三苏祠有一处水景叫船坞。古木参天,石壁陡峭,水中一船形建筑,船头前方还有一座拱桥,桅有一株桂花树,恰似撑船的蒿竿。远远看去,这只船正撑足力气,穿桥而过。

三苏父子就是从这里南行,“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开启了他们的传奇人生!

三苏祠,读你千遍,不厌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