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种满种尽 沃野田畴探新绿

2024-05-22 16:21: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邹钰郭侨 刘润红 眉山频道 方旭

四川在线消息(郭侨 刘润红 眉山频道 方旭)5月,走进仁寿县广袤的农田沃野,只见水稻插秧工作已全面铺开,随处可见忙碌的农耕场景,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田间劳作图”跃入眼帘。

一直以来,仁寿县始终坚持将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来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担当,遏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撂荒化”,用活用好土地资源,助力农户种粮增收,保证粮食生产稳定。

多元组织 确保“有人”种粮

全面发动群众履行耕种义务。制定耕地保护村规民约,按照“耕地种满种尽”“补贴谁种谁得”的原则,督促农户履行保护耕地义务,防止撂荒耕地治理工作“治标不治本”。

全面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作用。加大村集体对耕地的管理和协调力度,对不愿种、无人种、无生产经营主体流转的地块,鼓励协调农户打破界限、田坎,置换并地、确权不确地,由村集体通过集中整治、统一流转、委托经营、托管经营等方式,自主经营或招引业主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引导经营主体流转规模经营。按照“以粮为主”,通过“业主招商一批、乡贤介绍一批、镇村推荐一批、政府吸引一批”,建立招商引资储备库。用好“互换并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确权不确地、土地换股权”、减租、免租、项目优先等政策,招引返乡大学生、农民工、乡贤规模经营,鼓励现有种植大户流转扩面。

全面鼓励国有企业参与撂荒地整治。探索采取订单农业、试点示范、“公司+农户”、合作招商、整治流转等模式,积极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

科技创新 确保“有技”种粮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作物良种、先进农机、技术推广……在繁忙的耕种一线,科技的力量给田野带来无限希望。

近日,走进珠嘉镇花园社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长廊,绿油油的玉米苗整齐排列,迎风招展。

“玉米不减产,多种一季豆,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共生,达到一季双收。”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利用作物高度差达到土地空间利用的一种农业种植模式,运用此先进技术,亩均可增收900元左右。

据悉,仁寿县大豆玉米间套种植历史悠久,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发展,成功试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多年的示范推广,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

除了创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外,该县还在农机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攻克小株距分带同步精准播种、分带变量喷雾、高通量低破碎脱粒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的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机具,实现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

与此同时,仁寿县还积极建设主要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筛选符合仁寿墒情,综合抗性好、优质稳产的主导品种;重点培育扶持一批“土专家”、农业职业经理人等技术人才,深入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落实县级包片、镇乡包点定点联系机制。

融合发展 确保“有利”种粮

走进位于仁寿县始建镇营山社区的粮食种植基地,都会邂逅一片“粮”田的不同风景。

5月15日一早,种粮大户李刚毅正在进行水稻机械化插秧,青绿的秧苗在机器的助力下一层层铺展开来。另一边的旱田里,一畦畦整齐的川芎散发出中药材的香气,一群头戴草帽,手拿小锄头的村民忙碌在田间地头,挖掘、装袋、搬运、装车……处处都是丰收的繁忙景象。

“今年种植了120亩中药材,已经采收了6天,一亩田收入大概4000元,收益比较好。”李刚毅介绍,川芎药用价值高,市场发展前景好,而且在“稻药轮作”模式下,能多增加一季收益。中药材收割结束后就放水犁田,及时种上水稻。另外,川芎秸秆粉碎还田还能够增加土地的肥力,为水稻增产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一步,仁寿县将继续优化完善既有种粮补贴;推进引导农户或经营主体与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对撂荒地复种作物认购认种。鼓励企业延链补链,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运营,形成从种植到销售全产业链循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服务公司职能,成立红薯、大豆等农产品初深加工公司,保底收购县域内农产品,解决种粮农户后顾之忧。积极打造大美田园景观和粮食主题公园,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实现农民多业增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