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 抱团发展 仁寿“乡村振兴产业大院”探索美好生活新图景

2021-09-10 14:38:59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方旭

潘建勇 眉山观察 方旭 川观新闻记者 王青山

养鸽基地内,干净整齐的鸽舍间,村民戴着口罩、穿着工作服,正在精心地喂食鸽子;

柑橘基地内,郁郁葱葱的果树上挂满了还未成熟的果实,迎风招展,正在等待收获时节的到来;

荔枝基地内,新栽种的荔枝树苗排列整齐,套种的大豆已经挂果,管理人员每天都要认真巡视;

…… ……

近日,走进仁寿县彰加镇,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铺展开来,丘陵地区的乡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朝着“户户有产业、人人懂技术、100%的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目标奋进。这一切的成果,都离不开该镇令人耳目一新的乡村振兴产业大院。

为什么要建乡村振兴产业大院?

——把握优势 转变思路

“彰加镇没有一个工业企业,特别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但是如何发展就成了一个问题。”彰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对一个农业乡镇来说,彰加镇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块状经济为主,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足,组织抱团能力非常弱,没有形成经营规模,品牌意识淡薄,经营管理水平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与市场竞争。

面对困境,如何突破,成为了彰加镇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深入调研、外出学习、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彰加镇乡村振兴产业大院应运而生。

“我们既要稳中求进,又要跳起摸高;既要高举高打,又要落地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大院相关负责人王学民说,立足彰加一片净土、传统生产方式等优势,对产品做细、做真、做严,提升农产品质量,打响彰加原生态农产品品牌。致力于将彰加镇乡村振兴产业大院打造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样板、探索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塑造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努力做成成渝双城经济圈高端农产品特供基地。

乡村振兴产业大院怎样运行?

——生态打底 抱团发展

“我们基地共有400亩荔枝,种植的品种是带绿荔枝,丰产期一亩能收获750公斤左右,每公斤售价最高可达100元。”9月8日,在彰加镇铧炉村的荔枝基地内,该基地负责人杜龙和往常一样,认真地进行巡视,观察荔枝树苗的长势。

杜龙介绍,选择在彰加流转土地种植荔枝,是因为看中该镇有个乡村振兴产业大院,不仅能在前期提供土地整理、协调劳动力等服务,还会在后期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和销售渠道,让业主全身心投入产品品质把控。

据悉,荔枝基地还将朝智慧农业方向发展,建成后,履带式机械能直达每棵树下,实现从管理到采摘全机械化,并且不喷洒一点农药,全程采用物理防控技术。

“我们的理念是‘全域生态 抱团发展’,这就对农产品的品质有非常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解决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营销难等问题,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在乡村振兴产业大院的指导下,全镇合作社自愿组建联合社,集中力量干好原料、生产、销售、包装四件事,统一原料、农资、生产标准、销售渠道、品牌打造等,确保农户按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低于市场销售价格,取消中间环节,增加农户收入。

“联合社下设立了生产物资技术部,负责选择最优质的品种,制定最科学的流程;设立了产业营销部,负责拓展直销市场,实现‘订单’销售,让本地特色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餐桌’;设立了劳务部,负责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并统一发证,为每一名前来彰加投资的业主服务。”王学民说,只有紧紧抱团发展,才能为每个人都带来最大利益。

乡村振兴产业大院将带来什么?

——反客为主 乘风破浪

乡村振兴产业大院“搭”起来了,运作也有一段时间了,来投资的业主收获了什么?当地的村民又收获了什么?

“对我来说,大院的成立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在彰加镇礼周村,流转了450亩土地发展柑橘产业的业主刘娟说出了她的心声。

因为喜爱农业,2015年,刘娟在丈夫的支持下,从成都来到彰加镇投资,开始种植柑橘。“如果不是怀抱着一腔热情,可能早就放弃了。”刘娟说,自己一直是单打独斗,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面对外来采购商压价,往往无能无力。由于没有盈利,果园内的硬件设施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不利于进一步发展。

在乡村振兴产业大院成立后,刘娟的转机出现了。“按照统一规划,镇上将在果园内修建便道,还聘请专家前来进行指导。最重要的是,在销售环节,当我们抱团以后,只要保证品质,就能反客为主,掌握主动权。”刘娟说,还有一个明显的对比就是人工。

以前,果园需要管理的技术工人时,刘娟往往从浦江、成都等地去请,一个人一天240元的工资,还要包接送;现在,镇上定期举行的培训班培养了不少当地村民,请人再也不用去外地了,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从时间节点上实现更精准的把控。

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都让刘娟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不仅业主看到了希望,当地的村民也对未来满怀期待。

“我加入了养鸽合作社后,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养了2000对种鸽,年收入增加了5万元左右。”彰加镇楼影社区的残疾人徐建清说,自己腿脚不方便,不能外出务工,没想到在家里也能靠着一技之长挣钱,还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

乡村振兴劲风吹,农村面貌展新颜。在仁寿,一个乡村振兴产业大院的出现,必将带来更多的思考,带来更好的发展。

(图据仁寿县委宣传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