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装不换心!青神退伍军人扎根基层解民忧

2020-07-30 10:20:00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安娜 记者 王青山 邹钰

四川在线眉山讯(安娜 记者 王青山 邹钰)在青神县白果乡,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部队服役期间,严格遵守军队的纪律、对党忠诚、听党指挥,因那一抹浓浓的乡愁而毅然选择回归故土。虽然他们离开军营已经几十年了,但过硬的本领和作风丝毫没有褪去,依旧发挥着余热,在基层竭尽所能为父老乡亲谋福祉。

今年41岁的李佳军,1997年在武警部队参军,2000年退伍,现任官厅坝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自2018年3月被选为官厅坝村文书起,便在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带领村民修路、建塘、发展果树等等,工作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

官厅坝村地处深丘,属二组地势最高,由于地表水逐年下降,附近没有水源点,导致群众常年饮用水困难。每逢干旱,村两委就要组织车辆挨家挨户送水,生活用水极其不便,老百姓怨声载道。

李佳军意识到要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饮用水难题,走访农户查看水源是“必修课”,当了解到一家打两口井的农户居多、水井越打越深仍然不见水等情况后,像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里。

2019年4月,李佳军报经村委同意,邀请县水利局工作人能源进行实地查看,几经周折在黄家湾官厅水库的边缘发现一股清澈见底的山泉水。环视一周,山体峻峭,没有路可通达,两地落差300多米,山脚处又没有电源,如何把水从山脚抽到山顶、运送机械和材料、足够的资金保障等现实难题摆在眼前,可是群众饮水刻不容缓,李佳军陷入深思。

经李佳军和二社社长胡晓容商量,决定一方面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先干起来、把基础打扎实,另一方面请求县水利局领导帮助协调、报告乡政府领导给予支持,“双管齐下”力争把水引到每家每户。

领导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在最短时间内立项协调解决了电源、水泵、资金、管道等问题,通过大家齐心协力,于2020年2月彻底解决了生活用水的问题。

村民熊学文看到汩汩流淌的自来水激动地说:“现在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既干净又方便,再也不用去水库里运水了,真是解决了我们生活的一大难题啊!”村民们“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的夙愿得以实现。

“看着这26家农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我想只要心里有老百姓,天大的困难都能够解决。我退伍了不能褪色啊,一定要把群众的问题当做自己的大事来办。”李佳军充满喜悦。

同样遇到村民用水难问题的还有现任罗湾村支部副书记的曾朝利。

曾朝利今年45岁,1994年应征入伍,1998年退伍。2020年1月被选为罗湾村(原何家山村)主任,不久后任村支部书记。

罗湾村(原何家山村)位于丘陵地带,由于受地理环境制约,1000多人的村庄常住人口却仅有500人左右,而且大多是老、弱、病、残的人在家,今年却遭遇十年难得一遇的干旱,这对新上任的支部书记而言,着实是一种考验,也是一场硬仗。

今年1—5月,地处山区的何家山村几乎没有降雨量,很多老百姓因家里日趋干枯的饮用水井,甚至连水缸都见底了,变得焦渴难耐、苦不堪言,令目睹这一切的曾朝利心急如焚。面对这个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曾朝利迅速组织村社干部连夜开会商讨应对措施,明确责任与细化分工,配备针对弱势群体的送水员。

为老百姓义务送水,看似解决了眼下的问题,其实最根本的还得寻找水源之地。曾朝利根据地形及老百姓的指引,不畏炎热酷暑,带领村社干部深入山沟林地,历经两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在4社杂草重生的沟壑里,找到了一汪清冽甘甜的山泉水,经目测估计,在旱情期间可供100人饮用。

生命之源找到后,本该是一桩振奋人心的喜事,可望着地势险要,想起所需要的工程量和资金,对一个贫困村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况且要想将一条条输水管线从山脚向山顶延伸200余米,下一番苦功夫是必然的。

所有的村社干部满脸愁容、一夜无眠,想起那么多老百姓喝不上水,次日一早便去找到村第一书记和挂联单位青神县水利局领导,如实汇报了罗湾村(原何家山村)水资源匮乏、找到水源以及可覆盖人数等情况。听罢,领导随即安排工作组和工程人员进行实地勘查、工程预算、设计施工,村干部如释重负,乡亲们乐开了花。

“负责”,是很多村民对曾朝利的评价。

“面对缺水的严峻形势,作为村支部书记的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也领悟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军人本色永远不变。干一个岗位,就应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而且还要比别人更热心、尽心、用心,这样我才对得起自己曾经穿上的那身军装。”曾朝利满脸喜悦。

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水龙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两位退役军人扎根基层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不论戎装在身与否,他们早已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事业,像一泓清泉润泽乡亲们的心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