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使用“中国心”的彭山患者:一年后,他胖了一大圈

2022-01-07 18:33:1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文铭权眉山频道 谭笑非

四川在线消息(眉山频道 谭笑非)2021年1月,全国首例使用国产商用人工心脏植入的患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出院,回到家乡眉山市彭山区开始了长期的健康管理生活。

此前报道:托管后“脱胎换骨” 彭山人家门口享受省医院医疗资源

一年后,他的生活过得怎么样?2022年1月7日,记者带着疑问,在彭山区人民医院再次见到了患者朝福(化名)。

“我每天都要遛弯,用这个手推车带着我的‘心’,还能当拐杖用。”朝福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观察后发现,朝福确实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都比生病和手术那段时间好了不少,不仅有说有笑、性格开朗,还胖了一大圈,长出了“小肚腩”。

△患者一年前后对比

病魔来袭:预期寿命不到1年

据了解,家住眉山市彭山区的朝福和他母亲都患有心脏病,家境并不富裕。2019年,他在彭山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经过两年的药物治疗,病情仍在继续恶化。2020年底,经过评估,朝福已处于终末期心力衰竭,预期寿命不到1年。

当时,彭山区人民医院已由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彭山区人民医院坐诊的专家——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主任王文艳发现了朝福,并将他带到省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省人民医院心衰中心及多个科室联合评估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人工心脏手术。

经过两个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顺利为朝福实施全国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脏(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生病那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差。多亏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彭山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和医生们,让我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回想起过去,朝福不免唏嘘。

健康管理:自己骑电瓶车上医院

“我平时在家里喜欢做饭,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驱车10公里回到家里后,朝福告诉记者,“这个人工心脏本来应该是背着,但我更喜欢这样放在推车里面。”由于从小患有臀肌萎缩,朝福喜欢站着,这个时候充当“拐杖”的推车,就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他每半个月到一个月就要来一趟医院,最早家人陪同前来,后来自己骑电瓶车就来了。来到医院过后,我们不仅要对他进行健康监测和评估,还要对人工心脏进行保养和维护,观察腹部切口处的愈合状态并进行消毒以及换药。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长期口服抗心衰的药物。”彭山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寇伟告诉记者,患者的健康管理同样很重要,与患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患者的监测数据会同步到省人民医院,由专家来评估、指导。

据了解,目前我国心脏器官供体缺乏,心脏移植手术全国每年只能做几百个,还存在保存时间短(6个小时)、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副作用大等问题。而人工心脏手术对相关要求就大大降低,操作更具有普遍性。

重获新生:长胖了十多斤

“我平时生活像正常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经常遛遛弯。因为每天吃得好,现在还胖了十多斤。”说起现在的生活,朝福笑着告诉记者。

通过对话记者了解到,用上人工心脏后,朝福有两个小烦恼:一是好久没洗澡了,每次都只能坐着用毛巾擦拭;另一个就是医生最近说他需要控制一下体重。

“现在每天出门,要记得带上‘心’的‘充电宝’——三块人工心脏备用电池;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用直充模式,就不会‘心’慌。”朝福边说边递来自家种的砂糖桔,“尝一下嘛,甜的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