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眉山频道 曾永丽)6月19日清晨九点,眉山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以下简称龚村养护中心)一楼,舒缓的音乐声中,老人们跟着教学视频,一招一式认真地打着八段锦。一旁爱心义卖区,摆放着手工班老人精心制作的摆花,谁能想到,这些精美作品竟出自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之手。
老人做手工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眉山市中医医院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早在多年前便着手布局,2017年成立龚村养护中心。该中心整合中医药健康管理、康复理疗与养老照护资源,构建起全程康复、养身养心、生活照护、医疗保障、安宁疗护、健康管理“六位一体”医养服务模式,让老人安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今年5月,龚村养护中心被四川省民政厅评定为“五级养老机构”。
医养无缝对接,3分钟极速响应
龚村养护中心是眉山市中医医院的直属机构,450张床位中,30张医疗床位与养老区仅一墙之隔。医疗区位于整栋楼中层,方便老人咨询、看诊。急诊抢救室的除颤仪、康复训练室的天轨减重系统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配套药房、理疗康复室,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转医院”。
龚村养护中心
“晚上10点,赵婆婆的呼叫器突然响起。”护理部工作人员回忆,94岁的赵婆婆突发呕吐,值班医生接到通知,迅速携带医疗器材,短短3分钟就赶到赵婆婆房间,现场完成诊断并开出药方。
像这样的紧急救助,年均在养护中心上演400余次。这得益于眉山市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专业团队入驻,24小时值守。
龚村养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史晓丽介绍,每位老人入住前,都会接受全面健康评估。中心依据评估结果,结合老人生活能力等级分级管理,量身定制个性化医养照护计划,充分尊重老人意愿。
老人入住前做综合评估
此外,每周进行1次多学科会诊,综合生活照护、医疗、康复、营养、心理等因素,为每位老人制定专属的“照护+医疗+康复+营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与老人和家属深入沟通,根据反馈及时调整。
在房间里,川观新闻见到正在跟着电视唱卡拉OK《重相逢》的韦爷爷。“住过五六所养老院,最后还是认准了这儿。”90岁的韦爷爷眼角笑出深深的皱纹。
韦爷爷患有类风湿、高血压等慢性病,常受腰疼、关节疼困扰。龚村养护中心的医养结合模式让他受益良多,“身体不舒服,马上能得到对症治疗,疼痛减轻许多。”
老人的开心时刻
在这里,韦爷爷不仅身体得到悉心照料,还能参加声乐小组、书法小组,重拾生活乐趣,“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觉自己还有价值,每天都很充实。”韦爷爷对这里的生活满是喜爱与满足。
目前,龚村养护中心入住率已达96%,慢病老人占比89%。这种“医疗资源就在身边”的照护模式,让老人实现“小病不离床、急病有保障”。
中医药全程呵护,开启健康生活
走进龚村养护中心后厨,砂锅里羊肉排骨猪蹄汤正咕嘟咕嘟煮着,这是专为体虚老人准备的药膳。
菜品公示栏上,芡实老鸭汤、山药炖排骨、枸杞红枣乌鸡汤等中医养生药膳每天换新,出现在老人餐桌上。这些药膳根据老人体质和健康需求搭配,美味又滋补。“准备药膳时,我们会了解老人饮食喜好,让他们吃得开心又健康。”高级营养师郑洪兵说。
为老人准备的药膳
作为四川省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龚村养护中心将中医药服务全方位融入老人24小时生活。晨间,老人参加中医养生操活动,唤醒身体机能;午后,根据不同体质品尝辨证药茶,如肝郁体质老人饮用玫瑰陈皮饮,疏肝理气;晚间,享受耳穴压豆助眠服务和中药浴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酷暑天与流感期,熬制中药大锅汤,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我们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老人健康管理。”史晓丽表示,中心致力于让康复全程化、生活化,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中医健康管理闭环。
康复室里,白爷爷在康复治疗师吕馨平帮助下进行四肢联动训练。2023年9月刚入院时,白爷爷因下肢肌肉萎缩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龚村养护中心对其系统评估,多次沟通了解他的期望,制定详细康复计划。
尝试膝关节松动术一周后,白爷爷自述关节紧绷感明显减轻。此后,他坚持每周四次康复训练,经过两个月针对双下肢肌力、核心肌力及重心平衡控制的强化训练,床边坐位平衡达到二级。
“中心不是单纯照顾老人。”史晓丽说,而是尊重老人个体差异和内在需求,致力于维持和改善“老人”机体功能状态,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如今,白爷爷站立位平衡达到二级,能扶着平衡杆慢慢迈步。“白爷爷康复训练很积极,按目前进展,很有希望实现生活自理。”吕馨平充满信心地说。
老人正在打太极
“让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史晓丽表示,真正的健康管理,是让老人既能“少生病、晚生病”,更能在身心和谐状态中,有尊严、有品质地享受晚年。
中心数据显示,通过重建老人生活信心、能力、角色和方式,入住半年以上老人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分平均提升5分,健康生存期有望延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图据:眉山市中医医院龚村养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