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公布第四批落实“双减”典型案例

2021-12-17 17:15:02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眉山频道 文雅

四川在线消息(眉山频道 文雅)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为确保“双减”要求落地见效,眉山各地各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主要任务,拿出实招硬招真招。

12月17日,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公布第四批落实“双减”典型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典型案例一:眉山市多途径推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严格监管。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纳入网格员日常联系和检查范围,建立机关干部、督学、成校等联系学科类培训机构制度和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严守周末、节假日不开课底线,严守疫情防控停课要求,全面掌握机构情况和动态。

广泛宣传。通过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及时转发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动态,及时发布参加培训机构温馨提醒,陆续宣传“双减”政策,引导学生、家长合理看待校外培训。

整治变相。畅通举报渠道,严格开展联合执法和规范办学督查,严查无证无照黑机构、机构违规办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实行“一案一通报”“违规就重罚”。

典型案例二:眉山市仁寿县“三心”助力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仁寿全面分析县域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双减”工作体制机制,聚焦重点,聚合资源,凝心聚力用心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决心落实。将“双减”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成立“双减”工作专班,每周召开调度会,推动压减工作落地落实,重点加强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

耐心引导。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与综合服务平台注册及资料审核为契机,进行“面对面”沟通、“点对点”答疑。地方公众号发布《意见》并就实施意见涉及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和实现目标等热点问题作详细解读,回应群众的热切关注,积极引导机构转型。

诚心服务。制定《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意向选择表》,主动对接审批部门,对注销、转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简化流程、快速办理,用诚意获取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的满意。

典型案例三:眉山市东坡区苏辙小学“三大行动”确保学生学足学好。

学校通过实施课程开设规范、名优教师引领、教学技能比拼三大行动,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助力“双减”落地落实。

课程开设规范行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将课程分为“好人教育、能人教育、健全人教育和审美人教育”四大课程群,彰显校本特色,提升课程吸引力。高度重视劳动、心理健康以及地方课程备课上课情况,通过随机询问学生、电话访问家长、问卷调查等形式跟踪,确保规范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名优教师引领行动。学校成立由4名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4名国省赛课获奖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10个,通过“双向”选择,以“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开设互听随堂课、共研课题、同磨研究课、常态研讨课等8类课堂,带动教师全员参与,全面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技能比拼行动。以作业设计能力为重点,建立作业提前设计制,引导教师人人下水练题、完成作业设计、进行难易分层,确保作业设计对学困生保底、为优尖生助力。以教学大比武为重点,采用全员学科校内赛课、工作室领衔人献课、结对师徒联合晒课等方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供保障。课堂教学大比武和技能大赛中,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奖4人次,省级32人次,市级65人次。

典型案例四:仁寿县文同实验小学开发“三本”工具助力作业减负提质。

开发《教师作业登记本》。按照日期、学科、预计完成时间等栏目设计《教师作业登记本》,每班一份,每周一张,教师在布置每日作业时,参看其它学科作业量进行调整和整合,有效控制班级各学科作业总量。学校教导处每周一次对《登记本》进行审核检查,提出指导性意见,保证85%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作业。

开发《作业完成情况登记本》。学校设计《作业完成情况记录本》,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教师每天对每名学生作业批改后的情况,用不同符号标注出:全对(√),已改错(△),未改错(×)三类登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集中辅导与个别指导。

开发《校本习题集》。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题培训,各学科教研组系统化创编了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文同宝典》《假期训练营》《早读单》等习题集系列。校本习题系列详细梳理了整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每一课练习分为“基础题+能力题+拓展题”三个不同层级,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有效促进学业质量提升。

典型案例五:丹棱县端淑小学创新“1+1+1+1”模式实施特色课后服务。

学校在五育并举思想指引下,围绕“大雅为正、崇实为学”办学理念,以创造性建构学校“雅行课程”的视角,采用“1+1+1+1”端淑特色课后服务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第一个“1”是基础巩固课程,指导课后练习,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答疑、个体辅导、面批面改等课堂活动,做到书面作业不出校,减量不减质。

第二个“1”是主题融合课程,围绕各科主题设置阅读时光、影视之窗、劳动光荣、下笔有神,培养阅读好习惯,陶冶艺术情趣,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第三个“1”是实践体验课程,学校每月利用周三下午开展一次快乐活动日,各年级设定主题、地点、内容,采取轮周外出实践活动的方式,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在课外实践中拓宽眼界,获得成长。

第四个“1”是社团项目课程,学校开设兴趣社团和提升社团,设置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涵盖体育健康、艺术韵律、科创思维、劳动素养、语言表达五个大类共48个社团课程,如棒垒球、合唱、机器人、编程、足球、超轻粘土、二胡等,由学校教师、外聘专业教师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实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