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产业!彭山田野里飘出“幸福味道”

2020-10-23 10:53:26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温选鹏 曹霞 林茂春

四川在线消息(温选鹏 曹霞 林茂春)“果园里的葡萄已经全部卖完,收入超过20万元。”10月21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村民刘霞算起了今年家里卖葡萄收入的钱,心里甜滋滋的。

刘霞曾是果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彭山区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刘霞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起了优质葡萄,不但顺利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技术能手。

在彭山,像刘霞这样脱贫过上了好日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在少数,2013年该区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56户11476人;2016年,全区35个市区级贫困村全部摘帽,11476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全村柑橘产业人均年收入达43000元。”彭山区黄丰镇双塘村党支部书记朱双建说。

为了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依托产业尝到甜蜜果实,2018年,这个位于彭山、东坡与仁寿三区县交界处的村庄探索成立了三交界水果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以房屋入股占42%,吸纳全镇包括双塘村在内的4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产收益资金入股占18%,普通群众以资金入股占40%,既保证了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困难群众的长期收益。

运行中,对没有技术的农户,合作社托管果园,收益“二八”分成,农户占80%;对有技术的农户,吸收进合作社专业服务队;有资金的农户则可入股合作社成为股东。此外,对缺乏资金、劳动力等特别困难的群众,合作社还在利润中预留了5%公益金,帮扶他们。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合作社带领全村1837名群众前行,不会丢下一个,也不会落下一个。”朱双建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进行了7次分红返利。

近年来,彭山以改革为抓手,形成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探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体系流程,让贫困户凭借土地租金和务工,实现“旱涝保收”,收入显著提升。

“到基地务工,每天都能有100来元,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不用自己承担风险,不用远离家乡,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近日,彭山区公义镇公义场社区脱贫户郭友谊一边在天鑫农业有限公司的基地内忙碌着,一边乐呵呵地说。

几年前,郭友谊以一亩400公斤稻谷市场价的价格,将自家的6亩地流转出去后,便到流转土地的业主基地里担任管理员,成为一名“上班族”,每年有3万多元的工资。

借力改革,彭山像郭友谊这样从农民变身“上班族”,拥有多重收益的村民不在少数。正是因为如此,在此次疫情中,大部分农民自身并不需要承担风险,未受疫情影响。

产业旺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百姓富。近年来,彭山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全域园区化,因地制宜打造了6大园区,形成了以柑橘、葡萄为主导,水稻、中药材、猕猴桃为特色,蔬菜为支撑的农业产业格局。乘着全区农业发展的强劲东风,脱贫户们也品尝到了甜蜜的幸福味道。2019年,彭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87元,增速9.8%。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