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变“清水” 四川洪雅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见实效

2020-11-06 10:33:05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文铭权曾永丽

四川在线消息(眉山频道 曾永丽)11月4日,正值中午,眉山市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朱丽琼在家里开始做午饭,淘米、洗菜,厨房水槽里发出哗哗的水声,厨房里干净整洁且没有装污水的桶,屋外檐沟干燥清洁也没有污水。那这些生活污水去哪儿?

朱丽琼坦言:“以前,污水直接排在屋外檐沟里面,沟里也经常长青苔,气味难闻且蚊蝇多,我只好在厨房安上纱布门帘,避免苍蝇飞进来。现在,不管是餐厨污水、还是洗衣洗澡水,一点都看不到。”

“多亏了这个处理池!”朱丽琼对自家屋旁空地上建起的污水处理池感到很满意。

中山镇副镇长李维瑶介绍,这就是散居点“三格式污水处理池”,家庭生活污水通过“调节池——厌氧发酵池——沉淀池”的三重处理后,可以达到农业灌溉标准,用于农作物灌溉,起到循环再利用的作用。

而在中山镇场镇,镇级生活污水处理站就在路边,无噪音无异味,处理后排放在沟渠里的水清澈透明。“当初,在做管网铺设时,需要从农户茶地里修检查井,村民们很支持,主动把成茶挖了铺设管网。这个污水处理站规划接入271户农户,目前已经接入31户。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末管建设,接入更多农户。”李维瑶介绍。

在中山镇前锋村殷河边,有一小块空地,有碎石铺设的小路,栅栏围着草坪,如果不是一块竖立的宣传牌,你简直想不到这是一个污水处理点。这是针对殷河流域沿线、人口聚居点等区域,采用的“A/O+人工湿地+滴灌”污水处理模式,建设的污水处理点。目前,已经接入31户农户和一个茶厂的生活污水处理。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这里时,在经过“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人工湿地”后排出使用。李维瑶指着旁边茶地里竖立的黑色小管头说:“你看,经过这些喷灌头,处理后的水直接灌溉茶地。”

从“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中山镇按照《洪雅县全域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精神,以“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醉美茶乡”为目标,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常态,治污效果良好”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健全组织,统筹规划治理。中山镇成立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转变理念,群策群力治理。通过召开群众大会,“村村通”广播、微信群宣传等多种形式,将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宣传到户、讲解到人、深入民心。牢牢抓住“匠人”这一核心力量,召集全镇在册工匠进行统筹安排,通过“大事政府干,小事集体干,工事匠人干,私事自己干”四事分流法,明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集体、匠人、群众”四方职责,在全镇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因地施策,示范带动治理。2020年,综合考虑不同区位条件、人口聚居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中山镇以点带面在前锋村、邹岗村率先开展整村推进示范,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对于殷河流域沿线、人口聚居点等区域采用“A/O+人工湿地+滴灌”回收利用模式,实现污水闭环处理与利用;对于散居点采用无动力“三格式污水处理池”治理模式,达到农灌标准实施还田利用;对于能够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农户,积极做通思想工作,统一纳入场镇污水处理站;对于地处偏远山区,不临河临湖且房前屋后为林地、茶地、菜地等具备自然消纳功能农户,采用管道统一接入菜林茶地施行自然消纳。通过分类施策,示范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全镇累计4162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中山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略只是该县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洪雅县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省委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市委“西优”战略部署,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乡村振兴、“两山”转化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投入资金超7000万元,有效治理农户生活污水43553户。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