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苏东坡当年为何能写出这首千古名诗?只因他的故乡有如此美景……

www.scol.com.cn  (2017-11-15 16:40:39)  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  
编辑:文铭权梅川平  

四川在线眉山讯(梅川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的这首《惠崇春江晓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春江晓景图,成为传诵千年的名诗名句——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我曾经一直很疑惑,当年长期在官场的东坡先生,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不朽诗篇?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由东坡区摄影家协会陶启雄、李隆德等东坡摄影家们多年前拍摄的一组老照片,唤起我尘封多年的记忆,这才终于找到答案!

我敢断言,苏东坡在他无邪的童年,在家乡的岷江河边,肯定也不时见到这让人震撼的的一幕幕岷江牧鸭图。所以他之后写出那样的诗篇,也是真情流露,理所当然。

在那难忘的童年,我和几个小伙伴,从三苏祠附近出发,来到不远处的老岷江岷江一桥河边。只见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清澈见底的秋水被微风吹皱。接下来的一幅岷江牧鸭图,让我们百看不厌——

一大群一大群密密麻麻的麻鸭,从江中小岛上游来。一只只摇头摆尾,长得肥硕,溜圆。它们就像在岷江中洗澡时的我和小伙伴一样,嘎嘎地欢快叫着,就这样从春天走过夏季,走进秋天。一步步走向成熟,距离家、距离收获都已经不远。

赶司令头戴一顶草帽,手握一根长竹竿,撑着一叶舢船。船儿时左时右,时快时慢,紧跟在鸭群的后面。像一位百战的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凯旋。他的嘴里不时传出“霍霍”的口哨声,无不彰显着豪迈与自在。

在它们身后,平静的岷江翻滚起阵阵鳞片。在夕阳的辉映下,如同一群偌大的鱼群,如同一幅硕大的绸缎。金光闪闪,滚滚向前……

人生是一条河流,岁月是一条河流。作为东坡故里的母亲河,千里岷江从岷山的冰川雪峰出发,在丰腴的成都平原流淌,在东坡故里蜿蜒。岷江,累积着世代东坡人创造的财富,更赋予这里千年不衰的文脉。在滋润着我们以及我们的儿孙之前,也滋润着我们的无数祖辈先贤。

东坡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陶启雄先生是一个有心人,为了拍摄场面震撼的岷江牧鸭图,他和李隆德等众多追梦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起,便一直在岷江河边守望、追逐、发现,无数次披星戴月,无数次风雨兼程。东坡摄影人的一幅幅在国内摄影界独树一帜的岷江牧鸭照片,一次次赢得各级摄影大赛评委们的青睐。

“很长一段时间,位于老岷江一桥附近的岷江牧鸭场景,在国内相当有名,一拔拔国内著名摄影家像候鸟一样,在秋天这个最好的拍摄季节赶来,一来就是好多天的蹲守,只是为了留驻最美的那一瞬间。”据陶启雄先生介绍,时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邵华也曾专程来到这里,为岷江鸭群摄影留念。

一江清水,一群麻鸭,一位牧鸭人,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让我们一代代东坡人看见了山,望见了水,记住了乡愁!

东坡人看见了山,望见了水,记住了乡愁!

我从东坡区水产部门了解到,曾经,养鸭是东坡的传统产业。东坡鸭含头大,肉质好,深受川内外市场喜爱。

近年来,由于在岷江河道上牧鸭,将会对岷江水质构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牧鸭人和麻鸭逐渐减少,如今已经完全见不到了。只在每年端午佳节,在当地一些地方还在举行畅游岷江、抢鸭子等活动。

没有了鸭群的岷江,水更蓝,江更清。水铸山形,江映倒影。绿水青山,那是一幅更美的风景。

但东坡岷江牧鸭图,是几代东坡人的记忆。岁月留痕,挥之不去。

最后,让我们来品读一下东坡诗人阿恒写的一首诗,再次重温并珍藏陶旭雄、李隆德等东坡摄影家当年所拍摄的东坡岷江牧鸭图吧。

祝愿东坡故里的生态和风景越来越美好!

岷江河上漂来一只鸭子

一只鸭子,刚刚遭遇一场暴雨

被流水牵引。漫无目的

岸边是一群喝茶的人

他们看过去的眼神异常亢奋

鸭子惊悚地拍打水面

双蹼划出桨的回声

如果回溯到远古

它的先祖或者今天的野鸭

都可以从空中逃生

它最终把头埋进了草丛

子夜。大地逐渐安静

几根鸭毛被风轻轻吹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