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品苏祠丹荔  三苏祠内上演一出跨越千年的东坡乡愁对话

http://www.scol.com.cn  (2017-07-25 18:15:58)  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  
编辑:文铭权记者 王琴  

四川在线眉山讯(记者王琴)一粒丹荔,一粒东坡千古乡愁。7月24日,在三苏祠西厢房丹荔树下,迎来了著名苏学专家张志烈、辞赋家何开四、作家蒋蓝、画家邓枫相聚,说乡愁、诵乡愁、画乡愁、书乡愁,与苏东坡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乡愁对话。

三苏祠荔枝由来:它有一个波折的故事

苏东坡一生与荔枝有着不解情缘。

据悉,熙宁元年(1068)苏东坡三十三岁,在居父丧期间,曾与三老(王庆源、杨君速、蔡子华)游。苏轼将离眉山时,亲手在家中手栽荔枝树,并与三老约定,树长成即归眉山。

但世事难料,苏东坡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到眉山。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时,在诗作《寄蔡子华》中写到:“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通过回忆在故宅与三老种植荔枝树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眷念与苦不能归的乡愁。

苏东坡栽种的那颗荔枝树,在守候了900年之后终于根枯枝干,但枯死的荔枝树树根得以被保存下来,并作为三苏祠的镇馆之宝保护起来。

为了纪念东坡,2007年,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又在原址上重新种了一棵荔枝树,经过十年来的精心呵护,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定程度上这是苏东坡千古乡愁的延续,也是乡人们对苏东坡的深切怀念!

荔枝树下话乡愁

眼下正值荔枝成熟的时节,在三苏祠西厢房旁,荔枝一串串,红彤彤挂满枝头,压弯了腰,在烈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

现场,何开四老师从东坡美食角度谈乡愁、张志烈老师从东坡美景角度谈乡愁、蒋蓝老师从东坡人文角度谈乡愁,三苏祠陈仲文馆长则从文物历史背景谈论起三苏祠荔枝所孕育的乡愁,为大家呈现一场苏东坡别样的乡愁大餐。

张志烈老师说,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宋代最突出的大文豪,又是国际史上最具两面性的,他是领域性、复杂性的文化巨星。

同时,苏东坡又被国际上尊称为千年英雄,是当代学者大家公认的说不定、说不全、说不透的永远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智慧、文化、哲学的吃货。”座谈上,辞赋家何开四老师说到,他以东坡美食为线条,勾勒出苏东坡一路的美食之路。

著名作家蒋蓝先生现场解读了苏轼《次韵曹九章见赠》,“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正平独肯従文举,中散何曾靳孝尼。卖剑买牛真欲老,得钱沽酒更无疑。鸡豚异日为同社,应有千篇唱和诗。”

蒋蓝老师认为苏东坡在这首诗里寄托了非常多的情怀,他主要表达想要同舍接邻住在一起,但又做不到,突出没有实现这种愿望的一种情怀,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时间段苏东坡的心境。

在三苏祠陈仲文馆长眼里,三苏祠内的荔枝可是无价之宝,是最有古意、最有诗意、最有深意的荔枝,千年的荔枝孕育着万里的乡愁,小小的荔枝蕴含着浓浓的乡愁。也折射出后人对三苏的敬仰,对三苏文化遗产的尊重。

同时,另一边厢,正当大师们在谈论乡愁、诵乡愁的同时,著名画家邓枫先生也在以饱满的激情,以他特殊的方式,画丹荔,画他眼里的苏东坡的千古乡愁。

在画作上,三苏祠馆长陈仲文现场泼墨挥毫,书他眼里的苏东坡的千古乡愁,与邓枫先生共同完成这幅题为“苏祠丹荔东坡乡愁”书画作品,最后,画家邓枫将此画赠与三苏祠。

荔枝树下品荔枝

看着树上挂满枝头的荔枝,现场的游客们也是十分垂涎,惊喜来了,现场工作人员亲自摘下红彤彤的荔枝,让四位大师及游客品尝,四位大师也现场将荔枝分与游客,吃着一颗颗荔枝,现场热闹不已。

尝过了荔枝,大家对三苏祠的荔枝更是有了更加深刻直观的感受。

正吃着刚摘下来的荔枝的游客徐露云十分开心,她说,“三苏祠的荔枝是原生态的,口感爽口,汁多香甜,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小朋友们更是欢喜,尝着甜甜的荔枝,熊渃依正与同学一起分享荔枝,刚刚听了老师们的分享,更是对荔枝有了别样的理解,她说,“这里的荔枝是有文化底蕴的,承载着三苏文化。”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