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眉山4名优秀农民工和5名返乡创业明星在省表彰大会上获奖

http://www.scol.com.cn  (2017-02-16 16:55:31)  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  
编辑:文铭权记者 卞美旋  

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名单

徐仲清 眉山市东坡区百禾源蔬菜专业合作社

“链农”,这是一个新造词,从字面上,“链”意即“链接”,链接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链农”,除了换了叫法,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担着自家菜去市场卖的,大批量收购菜做批发的,到市场做少量或是大量采购的,这些都自然地链接了这个环节。但徐仲清不同,他不仅链接了,还更直接地、更便捷地链接了,他做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链接。

祖籍眉山的徐仲清有20多年的东北军旅生涯,2013年从部队副团职军官转业回到家乡,面临就此安生还是东山再起?他毅然选择了创业,从农业生产基地,到净菜配送,起步不到三年的徐仲清,先后成立了青神县百禾源农业有限公司、眉山市东坡区百禾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眉山市百禾源蔬菜配送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眉山第一家自己拥有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食材切割、配送的专业公司,并与周边区、县蔬菜生产基地、养殖专业户建成了紧密的合作体系。徐仲清从对农业的一知半解到对生产、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创业之路走得艰难,但又充满希望。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一次电话里联系,按照习惯,叫徐老师,用普通话。如果此时对方改口四川话,我会自然接过去,因为更亲切,陌生感在共同的乡音间可以适当的缩短。但是徐老师没有,包括在后来的沟通中,偶尔切换几句四川话,他还是更习惯了普通话。二十多年的东北军旅生涯,我无法去揣测,他到目前为止待得更久的一段岁月里,家乡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东坡故里眉州大地,岷江在这里纵横阡陌,冲击平原的温沃是天生的良田,说这里是山水田园实不为过。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的丰厚通常也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养人故自足自封,二是走出田间地头换个天地换个活法。徐仲清属于后者,拿他妻子的话说,当初考军校,就是为了脱离农业,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2013年转业回川后,徐仲清先是成立了农业生产基地。对大多转业军人来说,回家的时候,过了而立又未到不惑的年纪,都面临着选择,是就此安享人生,还是东山再起?跟着徐仲清从东北来到四川的徐嫂,半心疼地说,“原本可以吃吃喝喝打打牌,清清闲闲地过下来,却从头开始受苦受累”。也许正是多年在军旅生活中磨砺出的勇气和毅力,在这一步上,徐仲清觉得闯一闯未尝不可。

“为农”之难

选择从农业开始,对徐仲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祖祖辈辈的耕作生养,陌生的是一来他没有直接的经验,二来如今的“为农”之难。现阶段,国家鼓励个人或团体承包土地做农场化经营,这是个看起来很美的鼓励,很大程度上却反映了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失问题。但问题和机遇,原本就是一根藤上的,有的人看到了问题,有的人看到了机遇。显然,在这条道上,徐仲清还是个“初生牛犊”。

有了地,种什么?徐仲清开始跑市场,跑到市场上的人都认识他了,认识了这个经常穿着迷彩军装的人,跑到徐嫂说大菜不识几个到数数有一百多个品种的蔬菜……但这不是难的,难的跟国家所难一样,农场基地要找合适的农人干活,却找不出。青壮劳力是没有的,他们在这些年来一如既往地迈向城镇,剩下的老弱,能够有别的出路都不会优先选择做农活。没有人愿意为农,而机械化程度还未能完全替代人力的情况下,养活祖祖辈辈的土地,成了鸡肋似的存在。

作为一个农场的负责人,徐仲清最起码要先活下来,要让干活的人有“活路”。单纯为农是不行的,“这些年,因为干农业本身赚到钱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徐仲清说的很实在。出路在哪里,徐仲清是有打算的,生产基地只是打前战,重头戏还是在流通环节。瓜果蔬菜从土地到餐桌,终端除了一般家庭自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餐馆和单位食堂,而后者是相对大批量的,为他们服务,在量上是有保障的。

“最后一公里”的拼抢

徐仲清做起了送批量客户的净菜。说净菜,大家想到的是,摆在超市冷柜里,看上去光鲜亮丽、排列整齐的“盒菜”。经过采摘、清洗、剪切和搭配的净菜,可以直接下锅,为“都市忙人”们提供了便利。徐仲清想到的,不是这些单个的家庭,而是更大批量采购需求的餐馆和单位食堂。他们也忙,且是以此为生的忙,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为了减轻劳动负担的需求,何况除了劳动减负,食材的成本还能相应的下降。

跟那些想着在“O2O”(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前台的商业模式)上发力的净菜服务不同,徐仲清的思路切入更直接。同样是“最后一公里”的拼抢,附加在原本就不是很火爆的净菜服务上,只不过想通过互联网销售和直送社区客户的叠加,赢利模式并不成熟。徐仲清通过农场生产和合作农场的批量采购,统一进行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清洗、切割作业,将安全卫生的成品再分别配送有批量需求的客户。

这样一来,餐馆和食堂能够得到相对更安全和卫生的半成品食材,免去了自己采购和清洗、切割作业的劳务成本,同时,通过徐仲清这样更大批量的采购,食材成本本身还能有一定幅度的价格优惠,是个双赢的局面。排除一些固有链条上的利益环节,徐仲清这个“新链农”的经营模式,未来是有空间的。

梦想“踏步走”

看清楚了怎么走的线路,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徐仲清成立“百禾源”净菜配送之后的这两年,日常的生活从凌晨3点开始。跑蔬菜食品批发市场,跑供货农场,有了菜,要赶在客户制作时间前完成“净菜”处理并配送到位;接下来,还要拓展新的客户,并根据客户要求做一些菜品配置的调整;直到晚上,还要询问当天客户的一些反馈,并做出改善。作为一个“新晋”老板,在两年多时间内,徐仲清开始头顶“见亮”。

“离撒手老板还远着嘞”,徐嫂一边嗔怪,一边还是默默支持着丈夫的选择。同样也是军人的徐嫂,明白丈夫身上那股子劲头,军人“冲锋陷阵,不辞劳苦”的品性,在干事业上同理。徐仲清组建的公司团队大部分都是军转干部和退伍战士,蔬菜专业合作社一线干活的优先录用能干活的伤残人员和孤寡老人,只要能干力所能及的活,都给相应的工资。一是像当年在部队里一样,打造一支敢打敢拼、吃苦耐劳、执行力强、有社会担当的队伍;二是力所能及的扶持基地周边的贫困人员。

梦想才开始起步的徐仲清,也知道前路还长,但跟所有有着梦想的创业者一样,心中涌动着希望的精神力量。“最少,让孩子们有更安全卫生的食品”,说起现在一些食堂初级菜品的现状,徐仲清觉得不说那些伟大的抱负,做的事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