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共参与 彭山老旧小区“改”出新气象

2022-04-06 16:55:4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文铭权彭宣 眉山频道 谭笑非

四川在线消息(彭宣 眉山频道 谭笑非)“小区道路硬化了,干净又整洁,这儿还有专门的停车区,院子里的车子也不乱停放,小区真是越住越巴适了。”家住银杏苑小区的75岁居民潘兰仙在小区住了20多年,她告诉记者,因房屋年久失修,外墙和楼顶的防水、排污管道的更换、小区内部道路的修整硬化等问题已经困扰居民多年,知晓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政策后,小区业主都激动不已。

潘兰仙说:“现在的地面,平整舒适,还很防滑。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近日,记者在该小区看到,路面干净平整、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停车位整齐划一……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

银杏苑小区是彭山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已完成202个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计划完成56个,共惠及群众约5万人。

△老小区装上新电梯

居民“点菜”参与决策

“小区该怎么改,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意见吧,我们多商量多沟通。”前不久,观音街道蔡山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老旧小区,积极征求居民意见建议。

老旧小区改什么?如何把好事做好,着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关键还得听居民怎么说。

近年来,彭山区以城市更新改造为契机,探索出了“一区一策”的改造形式,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的期盼,务求全面提高小区建设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该区在改造过程中推行“三大模式”,即“先问需后规划”“先自治后改造”“先民生后提升”,在改造过程中,政府积极搭建沟通、协商、议事平台,保证小区居民都能够参与进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为增强。

通过这样的方式,该区老旧小区改造都深得民心。银杏苑小区业主潘淑芳说,当初为了把小区改造成大家满意的样子,业主们都积极出谋划策,凝聚了大家的智慧才有了今天安全、整洁、美丽的“银杏苑”。

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小区启动改造之初,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等都会组织业主多次开会沟通,大家对急需要改造的项目沟通选定,由相关部门做出改造方案后,又多次征求业主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才将改造方案定下。“老旧小区改造能进展顺利,全在于业主们的积极配合。”

在水厂家属区的改造中,社区两委和网格员一起上门,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安装电梯的政府补贴政策,帮助解决日常出行上下楼困难问题;工务段小区改造后由社区牵线搭桥,居民主动参与,引入了第三方物业公司进行小区连片打包管理;市场监管局小区以党员代表牵头,小区居民配合,以“单位+居民自治”的物业管理新模式,共同解决小区卫生环境、规范停车、居住安全等问题……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看到,该区在改造工作中始终把提高居民参与度放在了第一位。

从“老旧”变“怀旧”

“如今,我们的小区环境大变样,不但铺设了管网、硬化了道路,还充分利用了闲置空间,还原了的文化元素,留住了小区的记忆。”前不久,凤鸣街道紫薇上街336号工务段小区居民符清浦高兴地说。

工务段小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共有6栋楼房144户住户,居民多为原成都铁路局彭山工务段退休职工。对于该小区的改造,除了进行路面黑化,铺设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停车棚、凉亭、活动室等“常规操作”,小区还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文化打造,增加了一幅幅以铁路和铁路职工为主题的墙画,充分展现了铁路职工情怀。

△老旧小区改造注入文化元素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彭山区坚持对各个社区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让老旧小区改造注入文化元素,量身打造与小区居民息息相关的文化特色,通过一小区一方案,一小区一特色,不仅实现小区旧貌换新颜,更让居民有归属感、自豪感。在打造社区文化的同时,一些街道、社区打造的楼道文化也独具匠心,其表现形式以手绘画、书画展、全家福照片、造型展板、绿植小品等为主,有的已成为社区亮丽的文化名片。

记者在南星小区、紫薇上街26号、银杏苑等多个老旧小区走访时看到,形式各样的墙绘遍布小区、街巷墙面,有怀旧风有公益励志风,也有一些动漫人物,这些墙绘都和周围的老旧小区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原本灰暗赤膊的墙体都被粉饰一新,一面面特色鲜明、色彩靓丽的“文化墙”跃然眼前。“原本普通的墙壁,画上精美的图案后,便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居民们纷纷拍手称快。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修旧如旧、保存原貌不变的改造原则,对各小区原有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只做小的调整或改动,并对道路、沟渠、公共基础设施、绿化、创文氛围营造作了大的改造,通过手工绘画、情景重现、实物展示等方式修缮小区历史文化记忆,保持小区原有的历史文化记忆不变调、不走样。”彭山区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推荐